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是经由东北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马列主义教研部以及合并东北师范大学德育教研室发展而来的。
东北师范大学是全国最早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高校之一,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与研究的传统优势。20世纪50年代初成仿吾先生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时,就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教学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三大基本方针之一。当时,学校建立了直属学校领导的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四个教研室,集聚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知名学者,并为兄弟院校输送了一批骨干教师,为我国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学校直属的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四个教研室全部并入政治教育系。1961年,为适应教育部提出的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公共政治课教学的要求,学校将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四个教研室从政治教育系分离出来,成立了系一级建制的马列主义教研室。
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需要,马列主义教研室更名为马列主义教研部。1981年,马列主义教研部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5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我校被确定为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改革的4个试点院校之一。
长期积累与建设,奠定了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实学科基础,特别是最近10多年来,更是迎来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繁荣期。1998年,马列主义教研部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这个专业全国最早的6个博士点之一。此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先后两次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
2001年,为整合学科资源、推动学科建设发展,学校将马列主义教研部、德育教研室合并,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03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置了国际政治本科专业并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2004年2月,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名为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2006年,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首批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我校被教育部确定为“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被人事部批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被评为重点学科。
2009年初,为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育教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学院学科发展、教育教学、学术研究中的主体地位,学院向学校申请恢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名称。
如今,学院已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思想政治教育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哲学等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政治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计等23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国际政治本科建设健康发展,以学科重大理论问题及当代重大现实问题为研究重心,以东北亚区域经济政治文化问题研究为特色,教学科研并重、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扩大吸收外国留学人员,使之逐步成为层次、高层次人才培养专业。
学院承担着全校本科生及全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研究与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等教学与科研的重要任务。目前,在院学习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已达4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9人,其中教师43人,行政、教辅人员4人,学生政治工作干部2人。教师中教授17人,副教授16人,讲师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31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4人(另有7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14人,45岁以下教师全部拥有研究生学历。现在,学院已基本形成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合理,富有责任心与事业心,凝聚力强、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经过多年建设,学院的专业特色突出,学科与教育教学层次齐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全国有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北京大学齐名位于全国第四位,学院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学院中位于前列。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设有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科学技术哲学、形势与政策六个教研室;并设有东北师范大学思想理论教育研究所(校管所),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外政治制度研究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科技哲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等科学研究机构。
国际关系学院设有国际政治系,下设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东北亚等三个教研室,主要承担国际政治本科专业及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及国际关系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科学研究工作。
为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工作,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及本院教职员工的集体努力下,近年来学院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学院目前拥有自己独立的教学楼,各年级本科学生及研究生拥有各自的教室,有专门的学术报告厅、微机室。同时,学院设有专业图书资料室,拥有各类图书15000多册,长期订阅的期刊有200余种,报纸17种,人大报刊复印资料40余种,过刊杂志6000余册。
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学院设有继续教育中心、党务干部与企业文化培训中心等社会服务性的咨询培训机构。
数代马列学人的辛勤耕耘与努力付出,积淀了今天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的发展与繁荣。新时期学校与学院发展的历史使命,呼唤着马列学人续写往日的辉煌,开创无愧于未来的事业。学院将承继优良传统,秉持“信仰弥坚、立德成人,团队和谐、术业专精”的发展观念,全面提升课程建设、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的水平,在3—5年内,力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以及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等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全院师生志于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充满信心地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