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系
公共经济学是以传统的财政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领域从政府预算、财政收支等核心内容不断深入和扩展,已涉及政府介入国民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包括国有资产管理和社会保障事业等领域。由于公共经济是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的不断深入,公共经济学在经济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升,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对公共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的需要也日益增长。
公共经济学系的基本办学宗旨就是培养掌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经济、财政、税收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够从事宏观经济计划管理、财政管理、税收管理、税务代理、国有资产管理、社会保障事业、项目评估、企业财务管理及相关领域教学、科研、政策研究和实务操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办学特色在于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在经济学领域的综合专业素质,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新需要,满足上海和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也可选择财政学、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学等领域继续深造。
公共经济学系是以经济学院的财政学本科生专业和财政学硕士点(博士点即将设立)为基础建立的。经济学院1997年起招收财政学专业硕士生,2001年起招生财政学专业本科生,同年开始筹备公共经济学系,2007年6月,公共经济学系正式成立。蔡江南教授任系主任,杜莉副教授任副系主任。
自1997年至今,财政学专业硕士生累计招生人数为78人,其中已毕业45人,在读34人。目前开设的研究方向有财政学、税收学、国有资产管理、社会保障和政府绩效研究。自2001年以来,公共经济学系每年招收包括留学生、插班生、转专业学生在内的本科生约50人,已正式招收七届约350名本科生。财政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有财政部、海关等政府部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知名企业、国有及外资金融机构以及在国内和国外继续深造等。
公共经济学系拥有一批长期从事财政、税收、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等公共经济方面研究和教学的专家学者。公共经济学系现有专任教师10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7名,具有高级职称的5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人),在国外获取博士学位后回国工作的2名,出国进修一年以上的2名,公共经济学系教师在科研、教学各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推动财政学这一新设学科的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公共经济系教师致力于公共经济学各领域的学术研究,曾承担、参与或正在进行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课题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税收政策制度、股息税制改革研究、排污权交易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中国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资本收益税协调研究、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知识资本价值计量方法及操作模型、知识经济下智力资本参与剩余收益分配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等。历年来在金融研究、税务研究、会计研究等国内专业权威和核心期刊以及国外专业期刊上发表了百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著作二十余部,并多次获得各级各类的科研奖励,包括孙冶方经济学奖(蔡江南)、上海市社科优秀成果奖(杜莉、汪立鑫)等。
公共经济系按照教学计划,目前开设了近40门本科生、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在财政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计划中,除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经济学院各专业共同开设的课程外,还有十余门反映财政学专业特色的新课,包括税收学、税收管理、国家预算、国有资产管理、公共管理学、税法、社会保障、比较财政学、中国财经史、宏观财政政策分析、财政思想史、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选择与福利经济学、税收筹划等。专业核心课程“财政学”被列入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财政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中纳入上海市、复旦大学和经济学院课程建设项目资助的课程有财政学、税收学、统计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贸实务、会计学、计量经济学、社会保障、资源配置与社会福利(为校公选课)等多门,其中专业主干课财政学课程建设被列为世界银行贷款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资助项目,课程建设成果两次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目前财政学专业必修课中全部实行多媒体教学。财政学、财务管理、国际税收等专业课程已经实现中文英语双语授课。
为推动公共经济学系的科研活动与我国的经济建设实践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上海、服务全国,2007年6月,公共经济学系顾问委员会正式成立,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沙麟任主任,原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上海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祝兆松任执行主任,顾问委员会成员有: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吴振国、上海市国资委副主任张成钧、上海市财税局副局长田春华、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鲍淡如、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蔡威、上海市统计局人口就业统计处处长顾逸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