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
农学院是扬州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师资力量最雄厚、科研实力大、人才培养条件越的二级学院之一,在国内同类院校中享有较好的办学声誉。
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在57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2人,副教授24人,高级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的81%;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人,占专任教师的83%,已在全校率先实现45岁以下专任教师博士化。学院拥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有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12人入选省高校“青蓝工程”。
学院拥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国家重点学科,作物学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农产品安全与环境等3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以及植物生物技术、区域农业发展、农业信息化技术3个校级重点学科。其中植物生物技术学科系省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区域农业发展、农业信息化技术系校第一层次重点建设学科。现有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农产品安全与环境、植物生物技术、区域农业发展、农业信息化技术、作物生产装备及其一体化等7个二级学科博硕士点及生态学硕士点,另有农业推广专业硕士作物、农村与区域发展等2个领域。农学专业(含农业信息技术专业方向)是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扬州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农业部食品安全监控2个重点开放实验室及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工程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江苏省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这些重点实验室的建成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科研公共平台。目前,在研项目达255项,其中“863”计划、“973”计划、“948”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71项。在研项目累计总经费达7426万元,人均130万,其中项目经费5220万元,占在研项目总经费的70%。“十五”以来,学院围绕植物重要功能基因分析、定位与克隆,植物染色体关键元件序列结构分析,分子细胞学研究新技术,植物人工染色体的研制,植物非整倍体材料的创建,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机理,植物对环境胁迫响应的生理和分子机理、植物细胞的信号转导机理、作物节水抗旱机理、稻麦轮作生态系统、作物产量和品质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响应及其生理机制、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水体—土壤—作物系统中迁移规律、农用化学物质环境生态行为与安全性评价等多方面开展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等研究领域或方向所取得的有关科技成果处于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有关研究结果已在Nature、PlantCell等国际性重要刊物和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其中由我院参与完成的“水稻第4染色体精确测序”工作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头条新闻。“十五”以来,共培育出水稻新品种9个、玉米新品种4个、小(大)麦新品种7个,先后形成了80多项农业科技重要成果,其中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1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此外,还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以科研项目与人才培养为载体,学院先后与国际水稻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国内外知名科研单位以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荷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有关高校建立了广泛而又密切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协作关系。
学院长期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坚持立足江苏,面向全国,积极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师资培训、科技成果推广和农业技术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地方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及农民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学院就与响水等地结成产学研联合体,有关农科教三结合的模式得到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的充分肯定。研制的“作物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均在我国大面积生产上得到推广与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百年办学的历史进程中,农学院形成了“学以致用,勤奋笃学,创新进取”的优良学风和育人理念,已为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当中既有成就卓著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家、教授、专家、学者,又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还有艰苦创业、致富一方的企业家,以及长期战斗在一线的基层技术骨干与管理干部,更有一大批部、省、市、县的党政领导等,他们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一贯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建有作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等校内实习场所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江苏农科院、上海农科院等校外实习基地30多个。学院现有博士生66名、硕士生394名,本科生594名。近三年来,学院本科生有近50%考取校内外研究生,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学院连续被表彰为扬州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目前,全院师生正以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农学院为目标,在“求是、求实、求新、求精”的校训激励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振兴祖国农业事业而努力奋斗。
专 业
学制
培养目标
开设的主要课程
农 学
四年
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和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基础生物化学、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耕作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推广学和农业经济管理等。
农学(农业信息技术)
四年
培养具有扎实的农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把信息技术熟练运用于农业管理、生产和科研,能从事现代农业规划与管理、农业网络开发与维护、农业应用软件开发、企业管理及相关领域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遗传学、植物生理学、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数据库计术与应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作物栽培学和作物育种学总论等。
农村区域发展
四年
培养具有农村区域发展和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政府及事业单位、农业推广管理部门、农业企业等从事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发展、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农业生态学、农业推广学、农业推广项目管理、区域农业发展、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村发展规划、农业生态学、农业信息技术、农村发展研究方法、作物栽培学和作物育种学总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