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状元经济下的状元闹剧何时收场

浏览 9

高考加分者占“状元榜”的半壁江山,除了让人惊叹浙江省高考加分普及率之高外,最感到难堪的恐怕要算是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了。禁止炒作高考状元的通知年年都发,但在强大的现实面前,非但状元没禁住,还衍生出了变种,有越炒越热的趋势。真不知道,这让主管部门的面子究竟往哪儿放?

  争辩谁是真正的状元,并无多少实际意义。*分状元固然货真价实如假包换,但加分状元从道理上说,倒似乎更符合我们的教育方针。所谓加分状元,即在各类加分项目上有专业特长者,当然能够更为全面地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不正是我们一直以来提倡的素质教育?当然,前提是,所加之分得取之有道。所以,尽管有近8成的人认为,*分状元才是真状元,但不妨碍学校理直气壮地将“加分状元”也宣传得路人皆知。

  值得疑问的是,状元到底是谁的荣耀?报道中有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一位状元考生说:“学校宣传全省状元的行为与个人无关。”但其所在中学的老师则认为:“这是没有良心与不负责的言辞。原本是理直气壮的事情,现在好像放不到台面上来了,高考成绩与学校教育理应得到尊重与肯定。”这段对话,很清楚地表明,状元其实与学生已经没有多少关系,而更像是学校的一种荣誉。

  只不过,这名老师没有解释清晰的是,学校高考成绩与教育管理得到尊重与肯定的价值在于,在争抢优秀生源上的话语权优势,以及教育资源的倾斜,甚至还包括择校费的大幅度提升。也即状元之争承载的是状元经济的命题。状元排名方式的变化,是因为学校越来越认识到,状元仍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代表着一所学校的知名度,能够实现转变成一种可得利益。在这个意义上,学校不遗余力地进行状元宣传,甚至逆主管部门的禁令而行,都不过是以教育之名,行自我利益之实。

  优胜劣淘是自然法则,倘若教育机构能够借助这样的自我宣传,实现一种良性的竞争,倒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教育一旦披上功利化的外衣,必然与其本位相背道而驰。状元乱象下,揭开的其实是学校不择手段争名逐利的事实。高考加分者占“状元榜”的半壁江山,这符合逻辑吗,有多少经得住公平和公正的拷问?而这在其中,教育部门和学校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不由联想到浙江“三模三电”高考加分政策,虽然广遭诟病,却迟迟未能取消,这是否已经成为左右教育资源,平衡各种利益关系,从而影响教育公平的一个潜在砝码?

  谁是真正的状元?“*分状元”,还是“加分状元”?在浙江几所中学围绕今年高考“状元”的宣传战中,争论的焦点之一是高考的*分与加分排名问题。据浙江高考“状元榜”显示,文科第一名、第二名都是体育竞赛获奖者,高考成绩被加20分;理科前三名中,位居第一的仍是一名加20分的考生。高考加分者占“状元榜”的半壁江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