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庆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论坛),其中有不少来自农村学校。记者调查发现,农村学生在重点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下降,而高职、大专院校毕业生又面临“就业难,收入低”,高额的教育费用也是农村生读书不如早打工,早挣钱的原因之一。(4月19日《新华网》)
“十年寒窗”就为“一朝中榜”。可是仅重庆一地今年就有上万名毕业生放弃高考。类似的情况肯定不止重庆一地,从长远看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就业难,收入低”仅仅是农村生弃考现象的表层原因,我以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目前大学收费过高,使得很大一部分农村家庭无法承受;大学教育的投入与收入严重倒挂,让很多农村家庭产生严重的信心危机——新的“读书无用论”。
三十年前恢复高考,从此为无数城乡青年改变命运提供了公平竞争平台。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以这个平台为价值核心和杠杆,渐次打开一个“向上”的流动通道,社会资源在某种规则之下得到合理有序的分配。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青年,人人感到有希望,人人感到有盼头。因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奋斗和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事实也正是如此。三十年来,出身显赫者与出身卑微者同等竞争,从国家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科学研究到经济领域,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每一个岗位,几乎都有各个“阶层”的身影。
而打破身份界限,打破城乡差别之根本,就在于最接近公平的高考和高等教育。如今,我们却人为地削弱高考这个社会调节器的功能,悲哉!
我国现阶段大学费用支出,包含学费、住宿费等,所有开支平均每年在1万元以上,有的光学费每年就超过1万元。10年间,学费猛涨约20倍。而1994年至今,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从支付能力看,中国现阶段大学支出是世界的3倍以上!有调查显示,目前城镇居民户均教育支出每年大约在5500元左右,而一个大学生的年培养费则达到了13600多元。因此,培养一名大学毕业生,城镇居民家庭需要8.6年的收入,农村家庭则需18年的收入。
既然“大学产业化”了,那么家庭因为有人上大学而变得“赤贫”,甚至要预支未来十数年的收入,这样的风险投资当然得掂量掂量是否值得。目前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大学毕业生不仅要面对“收入低”,而且将直接面对“就业难”。如此“高投入、低产出”的“大学生产业”形势,必然促使人们对上大学的价值产生怀疑。说揶揄点,许多农村家庭终止“投资”,考生“弃考”,不正是沿用了大学产业化“效益至上”的思路吗?
因此,要解决农村生弃考问题,关键在于彻底调整大学产业化政策,降低大学教育的家庭支出,使培养大学生的“投入”与大学毕业生的“产出”达到相对平衡。
高考和高等教育是改变弱势群体家庭境遇的希望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放弃高考就意味着放弃希望。一个社会只有耕夫和显贵对生活都有信心和希望,都有自己的梦想,并且都有可能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时,这个社会才会和谐,这个民族才会进步——而全民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正是实现这一美好愿景的基础条件——“读书无用”是社会之病,高考放弃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