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需3方面调整 高校自主招生的“七年之痒”

浏览 5

高校的自主招生至少有三方面需要调整:改变自主考试的做法、变政策加分优惠为多元录取、实现学校学术本位管理。

  去年,少女作家蒋方舟因为获得清华大学60分的高考(论坛)自主招生优惠,引起广泛关注。4月19日,清华大学表示,今年又给了4名考生同样的优惠。(4月20日《京华时报》)
对比去年蒋方舟所引发的议论,今年网友议论的也无非是自主招生的必要性、合理性与公正性。比如,自主招生根据几名专家的考察,就能决定谁十分优秀吗?会不会有有权有势者打节,把自主招生变为升学的“绿色通道”呢?既然十分优秀,为什么要通过加分来提高高考竞争力呢?

  说实在的,在高校自主招生已实行第7个年头的今天,一所高校给学校认为优秀的学生以政策规定的优惠,仍旧引发如此强烈的社会关注,表明自主招生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这值得自主招生高校反思。在笔者看来,高校的自主招生至少有三方面需要调整。

  其一,改变自主考试的做法。国内高校自主招生,存在将自主招生等同于自主考试的严重误区,认为只有通过学校自己举办考试,方可以体现自主性,其实大学的自主性体现在自主确定录取标准上,自行举办考试不但增加考试组织成本,而且增加考生赶考成本,也不利于保障教育公平。拿美国高校自主招生来说,学校事先并不举行笔试,而是依据申请者的SAT(学术水平测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以及综合表现,再决定是否举行面试。很显然,SAT成绩保障了基本的公平,那么,我国的自主招生高校完全可以举行联考,代替各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并在联考成熟的基础上,推出学业水平考试,这一考试成绩可以作为考生申请各高校自主招生的笔试成绩。

  其二,变政策加分优惠为多元录取。依照目前的自主招生规则设计,学生先参加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通过考核,取得相关加分优惠,然后参加集中高考,达到高校的优惠录取条件即可录取。这种优惠加分,虽然体现了对学生高考成绩之外的其他素质的关注,但是,也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重要性。众所周知,高考多一分,就可以几千甚至上万名学生,更何况几十分之差了。把加分政策变为多元录取,则可以彻底改变这种分数观念。香港高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就是如此,学校自主提出申请者的高考分数要求,然后根据申请者的高考分数、中学学业成绩、综合表现,结合学校举行的面试考察综合录取。内地高校可以借鉴香港高校,与其在考前确定资格加分,还不如在考后综合评价。

  其三,实现学校学术本位管理。虽然高校自主招生面试,参与评价考核的都是教授,但由于高校内部缺乏学术自治与教授治校的基本制度,对教授的评价结果,难免有质疑。近几年来,自主招生高校从22所发展到76所,但高校的内部管理并没有因自主招生而进行改革,公众呼吁招生公开透明,全面公示招生学生信息,但实施起来并不理想。此次清华,也仅公开了两名考生的情况。

  7年时间,其实已经足够让高校对自主招生的程序、规则进行完善,以及对相应的配套制度进行改革,从而让自主招生不再成为热点和新闻,而进入教育的常态。我们期望高校能认真对待舆论质疑,让自主招生真正走向成熟。 (熊丙奇,上海交大教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