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上万名高中生放弃高考(论坛)引来舆论一片哗然,不少媒体将此现象称为“读书无用论抬头”。4月19日新华网的一篇报道更是针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调查,提出“就业难,收入低”是农村学生弃考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贵的是,这篇报道没有仅仅停留于此,而是继而点出了农村学校普遍素质教育缺失、教学资源匮乏,造成农村学生学习成绩难提高,综合素质难完善的现状。
笔者以为,这才是造成上万考生放弃高考的深层次原因。“读书无用论”也好,“就业难”也罢,不是建立在自己固定思维上的指指点点,就是仅仅看到了眼前的一点点现象,以偏概全。“放弃高考”其实是对长久以来农村教育“欠账”的无声质问,是长久以来那些一点一滴郁积而成的诸多问题的总爆发,“就业难”等表象无非是点燃这个炸弹的引信而已。
给农民或其他低收入者扣上“读书无用论抬头”的帽子既不公平也不准确。如果在他们中真有“读书无用论”的话,那也是沉重现实逼着他们完成一道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生存算术题”,在这种计算中,他们没有发牌的权力。至于“就业难,收入低”,则是一种现象,不能代替成原因。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人皆有之,如果不是现实中的种种局面让人无语,谁会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欣然于“放弃高考”?
所以,当我们看到农村孩子有的语文和数学课还是同一位老师教授,有的几乎没有接触过英语(论坛)课,还有的几乎没有亲手做化学、物理实验的机会……这些盘结于乡村教育中的现实非一日两日,这些现实所郁结而成的,就是农村教育的大笔“欠账”,在这样的教育条件下,如何让农村孩子站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起跑线上?而报道中没有提到的还有高考成绩的不平等,本就占据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城市孩子(尤其是大城市)却还要享受到相对低的分数线,这样的“双重伤害”下,如何让那些农村孩子在“就业难”的惨淡现实下继续坚持下去?
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对幸福的追求不会因为身在农村还是城市而有所不同,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或有志于走向文明、进步的社会,无非就是限度的保证每个人能够在限度的公平条件下拥有这追逐幸福的权利。所以,如果将此次重庆上万名考生放弃高考解读为仅仅是对目前经济形势的一种反应的话,那就将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简单化了。一句“就业难”,是掩不住上万名考生及其家人在作出放弃高考决定时的那种痛苦与无奈的。
即使没有此次经济形势的突变,像现在这般对农村教育资源的不平等配置也会迟早结出类似于“上万名考生放弃高考”这样的果实来,只不过经济形势的恶化加剧了这种现象的显现。所以,如果单从经济学角度来予以解读并寻找对策,那是缘木求鱼。让农村教育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配置,让农村孩子们与城市孩子拥有一样的起跑线,这不仅关系到农村教育的生死存亡,更关系到整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将以什么样的素质与精神面貌汇入到这个国家滚滚向前的洪滚中。而他们的汇入,又直接关系着这洪滚的方向、速度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