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择权增大 内蒙古新课改有挑战也有困惑

浏览 9

按照教育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统一部署,呼和浩特市各高中学校从2009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全面实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这是继初中课改后范围最广、影响的一次教学改革。改革后的课程与以往的区别就是学校和学生自主选择权增大,各种选修课的开设也为学生发展兴趣提供了便利。通过新课改,不仅使课程体系有了较大的调整,而且让老师的教育思想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随着9月份开学,普通高中新课改开始正式走进校园,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将采用学分制管理,所有高中生必须修满规定学分才可以毕业。新课改的实行,引发了教师、学生与社会的热议……

转变学生学会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

按照要求,新课改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新课程变成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所有普通高中学校都必须全部开设,选修课则由指定的选修和学生自主选修两个部分组成,最后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据记者了解,所有实施课改学校的高中生将在3年内修完144个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课程为116个学分,国家选修课程为22个学分,校本选修课程为6个学分。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的张浩韫副校长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学科准备阶段,我们将会在今年期中考试后提前开设校本选修课,学校学科组将根据学科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制定学科标准。新课改改变了过去基本统一的学习形式,而这样的改变的受益者就是学生。从大家都上一样的课这种模式转变到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课是一种趋势,从而让多样化的基础教育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要求。在校本课程开设后学生们将依据学校公布的拟开课程清单,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课。”

谈到高中课改,一名今年刚步入高中的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的学生对记者说:“我很关注高中课改,在入学前我就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也向外地的朋友咨询过,学分制的转变不再只看考试分数。像过去有些同学上课时不怎么发言和回答问题,只有在考试的时候才能看出他的学习成绩,课改后就不一样了,因为回答问题或发言也会被计入学分,同时课堂的气氛也更加活跃了。我认为,必修和选修课的开设,在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对于今后大学专业的选择也有很大帮助。”

亮点注重实践,更加贴近生活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教师普遍反映课改后教材内容难度降低了,更加贴近生活。在谈到新课改课程变化上,呼和浩特市铁路第一中学从事多年政治教学工作的刘瑞刚老师说:“与传统政治课不同,课改后的内容充实了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与人文性。新课程以生活实践为基础,把理论观点赋于现实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结合,以密切联系我们的生活为载体,引导学生把理论引入生活实际,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通过学生课前课后实践,注重了学生感性知识的积累,使学生在完成学习的基础上感悟生活,完成了由行动到知识,再由知识到行动的转化,从而增加课堂的活力。新课程开放、互动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感受生活,开启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呼和浩特市铁路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张亚军告诉记者:“课改后的语文课本在内容上更富有人文精神,很多具有人文精神的文章被选入到了教材之中,这样在注重语文工具性(字、词、句等)教育的同时加强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

变革挑战和机遇并存

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基教科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通过新课改,不仅使课程体系有了大的调整,而且让老师的教育思想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与以往的课程改革相比,这次课程改革的特点就是:在课程改革后将会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很大的转变,使素质教育真正走上轨道。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老师遇到的困难是如何尽快地提升自身的素质。

据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组组长郝文阁介绍,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整合性、综合性,新课改后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有些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

新课改同时还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式、探究式学习成为主要形式,而上好这样的课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比以前花更多的精力,这种不断学习的压力和挑战是巨大的。

郝文阁老师介绍说,为了今年秋季即将推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完成,今年暑假期间学校高一年级的老师就进行了培训和学习,部分骨干老师还去山东、湖南等课改较早的实地考察,以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使教师们提前进入状态。

“以学生为主,老师作为引路人这样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可以说是课改后的变化。”高一年级的化学老师郝老师对记者讲出了他认为课改后的变化,“就以化学课为例,教材结构就进行了很大的改变。以前学习化学概念和理论往往都是学习化学知识的第一章,而现在却变成了通过做实验学习化学,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使学生从要学变成了想学。动手去学这样的改变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更易于学生理解。”

据记者了解,高中课程改革后课程标准比教学大纲更加灵活,老的教学大纲只要求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课标却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索,对于知识,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呼和浩特市铁路第一中学的政治教研组组长刘瑞刚对记者说:“课改后教师如何避免沿用老教材的教授方式是老师们要特别注意的一点。为了达到学习效果,更易于学生理解并主动参与,教师在备课时难度加大,而课程容量也比过去有所增加,这样就使教学进度不太容易完成。过去评价学生的方法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现在则变成了学分制度,如何多元化准确评价学生也较难操作。”

呼和浩特市铁路第一中学的张亚军老师认为,新课改在为教师带来一定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动力,他说:“虽然有压力,但课改同样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的舞台。在校本选修课中可以把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做进一步的拓展,在研究性的讨论学习中引导学生,这样学生学到的东西将会更扎实。”

困惑课改与高考能否衔接

随着课改逐步走入校园,学生和家长现在最关心的问题就是高考考试的变化。“现在不再是完全以书面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课改后的优点,那么以后是否不会以单一的高考成绩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和依据呢?”一位学生家长说出了他的困惑。

据记者了解,新课改主要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在课程改革后,已经实施课改的学校在学习资源上将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选修课程来满足学生的发展。在教学模式上的转变就是由过去的老师“满堂灌”变成了学生自主选择与主动学习。

对于高中学分制,许多家长和教师都心存忧虑。现在学生很多事情还不能自主,该学什么知识、什么时候学好,他们不一定能作出适当的选择。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课程改革后,强调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那么可能会有学生单凭个人爱好、兴趣去选课,而忽视了高中本该掌握的基础课程。另外,高中学生的目标就是顺利通过高考,如果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上,是否会影响到高考科目的成绩?学生能否顺利通过高考?

家住回民区的李女士的孩子刚上高一,她对记者说:“现在孩子学习的教材是比以前简单了,可高考不一定降低难度,我很担心我的孩子是不是能考上大学。”

对学生和家长而言,课程改革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和高考是否能够衔接。课改前所有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大体一致,家长的忧虑还比较少,但作为今年首次参加课改的学生家长而言,有李女士这样疑问的家长占了绝大多数。(文/丁晨 云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