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人才培养情况
王淑芬: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我们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提出了靠特色求生存,靠质量求发展这样的办学指导思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有13个本科专业,15个方向,这几个专业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需求和对专业需求都是比较好的。比如我们劳动关系专业是教育部批的第一个办本科的,而且我们劳动关系和法学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教学点等等。我们每一年都要开教学科研会议,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一要做到与时俱进,第二要做到高质量。今年特别突出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一就是培养计划的修订,我们在三年到五年修订一次培养方案,今年培养方案有三个方面是值得关注和我们的改革重点,第一就是我们提出了按大类设置教学计划,什么是大类呢,比如经济学类、法学类,也有文学类,第一类、第二类按大类设置课程,比如管理类有五个专业,这五个专业基础课,大一大二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基本上相通的,等到大三大四的时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转专业等等,我们为了培养通识教育,按类教学,作为我们培养方案的一大特色。培养方案第二大特色就是大三大四的时候学生基本上学了一定的专业课,学习目的就是要回归到社会,为社会服务,就业趋向和就业率非常重要。我们这里有两条比较好的措施,第一就是有一个助学模块,比如今后预想大学毕业要考研(论坛) ,我们专门设计这样一个教学模块,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考研同学在高数、英语(论坛)和要考的专业课上我们增加教学幅度和力度,而且在师资配备上也给予更多的关注。我们学校最近这一两年的考研情况来看形势比较好,而且基本上考的都是“211”、“985”重点大学。第二个措施,如果选择职业就业的同学,应用能力比较强。人才定位是教学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综合性和应用性的,我们更多注重人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第二大特点,就是注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文科类专业或者说文科类学校过去普通的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实践、实验环节比较少,而且自身实验条件也不是很重视。但是最这几年我们重视实践和实验教学力度很大,每个专业都建有两个以上的实验室,而且有些实验,我们不敢说第一,但也是数一数二。这是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而且我们在课程比例上也做了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就是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校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三位一体结合起来。第三个特点就是对人才总体培养和个性培养相结合,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大学教育很多都是属于泛泛的,所有人才基本上是按照一个模式来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比如举办一些社团或者是学生科技活动、创业实验、创业活动,同时还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行导师制,我们学校规模不算很大,大多数学生一入学开始就有导师制。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师资情况
王淑芬:我们学校这些年最重视的就是科研和教学,围绕科研和教学要有强大的师资队伍,我们这么多年培养了自己优秀的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以外,我们还大量吸引人才,最近连续三四年,每年都是从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是“985”、“211”和重点大学,绝大部分是博士或者是博士后,一般特殊学科没有博士的话我们就引进硕士学位。这些老师来了以后,为我们学校发展和教学大幅度提高,不仅增添了新兴血液,我觉得是实现了一种知识交叉或者是知识杂交。因为他们比较年轻,在其他大学或者国内外学到最新知识,最新动态带到学校里面。比如我们学校英语教学,这几年飞速发展。03年的时候,比如我们在校大学生英语四级率才3、40%,去年、前年以来我们学校英语四级(大二)率能达到72%左右,北京市的平均水平是60%多。这样的例子很多,就是这些年轻的老师,而且经常获得大奖。现在我们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合理的梯队,特别是围绕劳动关系这样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批比较有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我记得大前天的时候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还找到我们学校的老师,包括职工权益问题、劳动合同法,特别是在经济危机过程中个别人提出了劳动法、合同法出台为时过早等等这些,其实中央对于这些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肯定,在这个时候如何看待劳动法,我们老师也是作客各大电视台提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