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心理信息员监控高三冲刺综合征

浏览 8

小宇(化名)是浦东上南中学高三某班的班长,他的另一个身份却不为同班同学所熟知:班级心理信息员。一般每隔两周,他要向心理老师传递一次“情报”,同学中谁突然沉默寡言、谁怕进教室、谁看到数学老师就躲着走。高三的每个班级都有他的“同行”。大半年来,这些心理信息员让许多同学鼓起勇气,走进“心灵花园”——学校心理辅导中心,而这些人中大多数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

  □晨报记者 陈 杰

  学生充当心理咨询“桥梁”

  “班级心理信息员,就是心理老师的‘耳目’。”说起设置这个岗位的初衷,上南中学心理辅导中心教师孙晓青还是喜欢用“桥梁”来打比方。“由于课业繁忙和精神紧张,高三生的情绪可能会因一次测验表现、一次考试成绩或者家里的一次突发事件而波动,并在心理上投下阴影。这对他们复习应考是不利的。”虽然学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可许多学生却不愿主动说出自己的秘密,而更愿意向知心的同学大倒苦水。“这时,一些学生就成了心理老师和‘冲刺综合征患者’之间的桥梁。”

  于是,“心理情报员”应运而生,高三年级每班设置一位,向全年级招募,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最终人选经学校心理老师讨论后拍板。“关键看这个学生是否有爱心和责任心,以及是否掌握简单的心理学知识。”结果,大多数“心理情报员”是该校心理学社团成员。

  对孙晓青等心理老师来说,文理分班还让他们收到了意外的效果。由于高一、高二时,学生对本班热衷参加心理学社团的积极分子都比较了解,可能会羞于开口。不过,高三文理一分班后,学生全部打乱,大家相互都不太熟悉,“心理情报员”更容易开展工作。

  成绩优秀者烦恼更多

  “去年刚开学不久,学校进行了一次考试,我发现一位女同学考试前后判若两人,话一下子变少了。”小宇暗暗了解到,这位女同学高一、高二时成绩非常好,那次考试中发挥不佳让她似乎掉进了万丈深渊,觉得一切都没了希望。“我把事情告诉了孙老师,还劝这位女同学可以把烦恼说给心理老师听听。不管是不是能解决问题,有个人能够听你倾诉应该是件好事。”小宇还保证自己会遵守“心理情报员”守则:严守秘密,不把同学悄悄话外传。终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这位女同学走进了孙晓青的办公室。

  其实,高三生的任何一个细微举动都可能是内心世界一种情绪的反映。因此,“心理情报员”传递“情报”也不局限于两周一次。有一次,一位历史班的女生死活不愿意进教室上课,这引起了“心理情报员”的注意,马上给心理老师发短信。孙晓青赶到现场,告诉这位女生:“同学,没关系,你可以随时到心理辅导中心看看书,休息一下。你觉得想回教室的时候再回。”在几次光顾“心灵花园”后,这名女生的紧张情绪终于舒缓开来,对教室、对课桌黑板的恐惧也渐渐淡去。

  如今,“心灵花园”每周会接待一两位高三生,而其中大多数是成绩较好的优秀学生。“这和成绩优秀学生自我要求高有关系,往往是自我加压过度,表现出紧张、沉闷、烦躁、易怒等负面情绪。”

  除传递“情报”外,“心理情报员”还集体行动了两次。本学期刚开学,他们集体向孙晓青提出,许多同学在进入高三后,情绪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其我们一个个去了解,可能一些同学还认为我们‘打小报告’,还不如发动全体同学一起来心理‘按摩’。”结果,开学后一个月和期中考试前,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在体育馆专门举行了两次全年级心理辅导。“大家听心理知识,做心理游戏,欣赏悠扬的歌曲,效果非常不错。”

  [实用支招]

  积极的自我暗示可消除紧张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玉芳认为,对考生来说,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都会感到紧张。在这样一个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上,考生难免会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说考生掌握的知识水平是高考成功的基础,是“硬件”,那么考生考前心态的调整就是高考成功的“软件”。

  孙晓青建议,复习进入冲刺阶段,考生反而会感到自己似乎还有这样那样的知识没有掌握好。这时候,应该进行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我的成绩一向是好的,高考一定能成功”、“我是行的,尽管过去成绩不怎么样,但高考时一定会正常发挥”。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助于消除考试的紧张感和恐惧感。

  另外,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模拟考试成绩,结合老师与家长的意见来确定恰当的期望值。期望值不能过高,否则,复习和考试时总感觉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容易产生焦虑心理,碰到挫折会灰心丧气;期望值恰当,则相对容易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感、愉悦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