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考试记忆:上学新时尚网上读大学

浏览 6

不用走进大学校园,只要有一台连接互联网的电脑,就可以在家里、工作之余,随时随地读大学……1999年,全新的“网络高等教育”启动。经过10年的发展,这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在职人员的青睐,成为一种时尚的学习选择。

  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协作组副秘书长李德芳一直参与和关注中国网络高等教育发展。回忆往事,留在他脑海中的一个个数字犹如珍珠,串起来就是中国网络高等教育10年间的发展历程。

  从4所到68所 网络教育由小变大

  2008年底,教育部公布了2008至2009学年度可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的试点高校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68所高校榜上有名。李德芳说,网络高等教育由最初的4所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统计数据显示,10年间,全国网络高等学历教育已有700余万注册学生。

  1998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1999年3月,网络高等教育试点正式启动,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4所高校参加了首批试点。年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加入,其下属的44家省级电大也一同参加。

  网络大学初期的网络并不畅通。由于当时高校网络建设基础薄弱,网络高等教育主要通过卫星传播方式授课。当时,绝大多数高校都是提前将授课老师的讲课内容录下来,通过卫星在电视上播放,授课方式明显带着广播电视大学的影子。

  进入21世纪,中国信息化建设进入快车道,网络高等教育也真正实现了网上授课,让更多人圆了大学梦。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徐霁跃说,20世纪70年代,他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在儿子的鼓励下,他47岁时报名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网络高等教育学习,并于2008年获得学士学位。

  到2003年,网络教学已在绝大多数试点高校实行,远在祖国边陲的学生也可通过网络享受的教育课程。

  500万人统考 网络教育自我“提纯”

  不进学校上大学,这样的学历含金量能有多高?网络高等教育发展初期也曾走过一段不适合网络教育特点的弯路,试点高校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有的将学校办成了“高级函授班”,有的干脆引入脱产学习,以远程教育稚嫩的身躯,承载着“全日制”的重负,各种问题逐渐显现:只重招生人数,忽视内涵发展;教学不规范,学历认可度低……

  但网络高教的先行者却在不断“淬火提纯”,提高网络教育的“含金量”,这把“火”就是网络教育基础课全国统考。来自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的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9月,已有近500万网络高等教育学生参加了统考。

  2004年,教育部出台一系列措施,规范网络高等教育:试点高校一律停招脱产班,学习方式以业余为主,学生以在职人员为主。2005年,教育部又下发通知,明确全国网络学院公共课实行全国统考,本科生都要参加,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学籍不能在教育部注册。

  网络教育统考提高了毕业证书的“含金量”,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也为学生的工作提供了新的动力。中国传媒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秦时说:“看着网上的视频讲座,我感觉老师好像是在给我一个人讲课。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延续,我学会在实际工作中体会书中的理论,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工作也渐入佳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