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填报高考志愿技巧:不拔高不低就实事求是

浏览 8

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师 郝霖

  高考志愿是考生志向与意愿的体现,是考生对今后学习、工作的自我设计,因此填报志愿必须理智,不能高也不能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才能在大学中找到恰当的施展才能的平台,发挥自己的潜能。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填报志愿的基本原则是:知己知彼,实事求是。

  找准位置填志愿

  个人爱好是前提。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有兴趣,他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觉疲惫;相反,如果对某种工作没有兴趣,则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精疲力竭。大学的学习是与就业关系更密切的专业性学习,很多专业知识如果不是爱好所在,就会觉得非常枯燥,而且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今后就业也会觉得为难。因此,选择志愿时要首先考虑兴趣爱好,做出第一次筛选。

  成绩名次找定位。海选之后就要给自己恰当定位。只有位置找得准,志愿才能填得恰如其分,这是百“报”不殆的关键。我认为定位的依据一是平时成绩,二是模拟成绩。下面以列表的形式来说明两种定位与填报志愿的关系:

  平时成绩

  涉及范围:

  高一、高二,尤其是高三的各种统考及月考

  考察点:

  1。成绩:主要指分数值范围区间。

  2。成绩曲线:主要看滑动趋势。

  与报志愿的关系:

  1。分数值范围区间在优秀的以本科一批为主;中档的以本科二批为主;低档的以本科三批为主。

  2。滑动曲线呈波浪向上,可在分档基础上往高探一格;呈波浪向下的要在分档基础上下探保底;成绩波动幅度大的要就低不就高。

  模拟成绩

  涉及范围:

  一模、二模(有时包括三模)

  考察点:

  1。成绩:主要指分数值范围区间。

  2。区(县)、校排名:注意与各档所划线的距离。

  与报志愿的关系:

  1。分数值范围区间在优秀的以本科一批为主;中档的以本科二批为主;低档的以本科三批为主。

  2。注意各院校当年在京招生的总人数,在此基础上参考所在区(县)3年内区(县)排名与录取的关系,从而估算在考生群体中的位置。

  3。注意3年内区(县)排名、校排名与录取的关系,从而估算在考生中的位置。

  在这里提醒考生,不要用往年分数作为报考志愿的参考。对填志愿来说,看分数并不可靠,因为每年题目的难易度有所不同,每届考生的情况也不同,不可能今年的分数分布情况与往年一样。所以,填志愿应该以考生的名次位置为依据。

  知识查漏指方向。经过自我定位,所报志愿的范围就更小了,接下来是第一志愿该“拔高”还是“低就”的问题了。我们知道,“拔高”一旦失误,可能会导致名落孙山的尴尬,“低就”的录取结果与水平相当的考生一比,会非常后悔。想避免这样的窘境,考生就要给自己建立一个各学科知识查漏档案。因为区统考有一个传统,就是每次都有所侧重,几次统考正好涵盖了所有的知识点,考生可以利用几次统考找到知识漏洞,然后一一补上。这样到报志愿时就可以把补好漏洞的成绩适当考虑进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拔高”带来的风险,也能有效地回避“低就”的懊悔。

  冲刺心态定乾坤。高考是一生中第一次为自己做主的重要考试,是中学生第一次真正把握自己命运的时刻,所以大部分考生在心态上都或多或少有波动。考生亢奋的心态往往会调动学习潜能,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积极的,那么所报志愿就应在查漏补缺的前提下稍作“拔高”,大胆冲击。有一位考生“一模”成绩刚上一本线,“二模”成绩刚上二本线,报志愿时他以最明确的态度说出了哪科哪个知识点能涨多少分,考前严格地执行补漏计划,最后以高出当年一本线90分的成绩成功升入理想大学。反之,如果考生处在疲惫的心态下,那就只能就低不就高。

  了解院校要“三知”

  知“多”、“少”。知“多”、“少”就是指考生及家长要准确掌握招生计划,包括当地招生的总数,各院校在当地的招生数,各院校每个专业在当地的招生数。一般来说招生人数多的学校、专业报考难度相对小一些。

  知“高”、“低”。知“高”、“低”是指了解各院校在当地录取分数的高低,这个分数绝不能以1年的分数来衡量,至少应该是对近3年的成绩作一个总体把握,还要和当年的提档线作比较然后综合分析,一般来说要谨慎对待那些3年中录取线逐年走高学校。

  知“大”、“小”。有的招生院校是一年热,一年冷,也就是常说的大小年;这种大小同样也存在于各学校的专业中。造成“冷”、“热”、“大”、“小”出现的因素有揣摩心理、专业追捧、地理位置等。考生报志愿时不要报大家都往里挤的院校或专业,避免盲目跟风。比如学习成绩并不优秀或成绩不太稳定的考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恰当选择,第一专业志愿可报一个录取成绩较高的理想专业,第二专业拉开档次,依此类推,最后填一个保底专业;或者第一专业填报一个既符合自己实力又满足自己意愿的专业,避开热门,以提高所报志愿录取率。

  知己是对自己高考竞争能力的综合评价,知彼是对高考现实的正确判断。总之,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既不要过高估计自己,认为自己的潜力大,临场发挥好,在志愿选择上盲目攀高;也不要过于低估自己,缩手缩脚,错失良机;更不要不顾客观现实幻想奇迹出现。套用一句流行语:志愿风险大,填报须谨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