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校长:高考应该给孩子多一些选择

浏览 6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特邀专家组成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毫不掩饰他对《规划纲要》的高度关注。

  “我觉得这次中央是动真格的了,喊了教育改革多少年,我相信这一次教育改革应该会有一次非常大的动作。”但王树国也坦言,他更关心的是国家用什么具体细致的办法来落实《规划纲要》,“教育的周期很长,没有个四五年的时间,很难判断教育改革的效果。不止我一个人,大家都希望尽早实施《规划纲要》”。所以,他希望,国家应尽快着手制定实施“实施细则”和“时间表”,让老百姓看到中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不夸张地说,《规划纲要》是我们抓住的救命稻草,希望到了2020年,教育有实质性的变化。”王树国说。

  《规划纲要》在文本中对高考(论坛)的内容和录取方式都进行了描述。王树国建议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有选择地做一些试点。但“时间不能拖得太长,不能影响到在校的学生”。

  高考怎么改,如何改,才能兼顾公平和效率。在王树国看来,高考应该以“减轻学生负担”为原则,让高中生平稳度过青春期,全面发展。他建议,有些考试科目可以放在高中阶段,可以一年考若干次。可以借鉴托福和雅思考试的做法,只要能达到这个标准,没必要都放在6月的7日和8日考。“孩子多参加几次考试,多一些选择,不好吗?”王树国说。

  面对高考,民众总是有一种复杂的心态。一方面,人们对现有的高考制度有诸多不满,可一旦取消高考,大家又担心其他选拔机制会滋生教育的不公。对此,王树国说,目前中国完全取消高考是不现实的。在供给需求不平衡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教育不均衡乃至腐败。而现在中国好的大学还是太少了,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所以还需要保证升学公平的高考机制。但是,单靠高考这个机制解决不了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根本性的问题还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办更多的优质大学。而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在现有条件下把选拔机制做得更加公平,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招生是高校最重要的一件事,但现实的情况是,现在的高校处于招生环节的末端,发挥的余地很小。比如说,各地考试院公布考生的分数,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根据志愿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我们不了解哪些学生报考哈工大,同样,很多家长和学生也不太了解哈工大。第一志愿去不了,就第二志愿,第二志愿不行,就服从分配。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要做出这样一个‘残酷’的选择。如果你选择‘不服从分配’,就退档,那这个孩子的大学梦就破灭了。”而即使一部分考进高校的学生,因为是“第二志愿”和“服从分配”进来的,对专业兴趣不是很大,也可能面临“二次选择”。

  “所以,从今年开始,我们决定在高考改革方面做一次尝试,准备吃这个‘螃蟹’。”王树国说。他透露,今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将会选择一些地方做试点,把哈工大所有的专业列出来,充分给当地考生选择权。“一方面,看看社会对我们哪些专业认可,另一方面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这样做,会不会出现热门专业火爆、冷门专业无人问津的情况?王树国说,学生选择了这个专业,是学校的荣幸;如果没人选,说明我们这个专业存在一定问题,我们要反思改变。当然不排除一些基础学科,可能因为担忧就业前景,不会有很多人报名。但是我们可以给一些优惠政策,比如本硕连读。“应该有很多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没有办法。我们希望国家放开一些束缚,让高校自主权在这方面得到体现。当然这样会给高校带来许多负担,国家又不给钱,我们自己给自己找事。但这件事对孩子是有利的。所以我总强调,我们的老师要把考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体现个人价值。”王树国说。

  之所以有这个尝试,王树国承认,是借鉴了自主招生的一些做法。尽管在目前的情况下,自主招生只是针对部分学生。但王树国说:“按照我的理想,我希望我所有的学生都来自‘自主招生’,因为考试之前,通过面试我们彼此都互相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