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除了围绕大会报告发言,全国政协教育界别首日分组讨论的主题几乎只有一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高校招生
取消分批次录取冷门专业先考
对于改革“一考定终身”,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的看法是可以尝试多种办法选拔学生,比如清华大学参与的五校联考(上海交大、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大、南京大学等五所2010年通过联考方式进行自主招生)就是成功范例,能够招到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王光谦昨天透露,他已提交提案,核心内容是取消高校招生的批次。“现在高校招生都分零批次、一批次、二批次等,客观上形成学校的好坏之分”,这样,学校的目的是升级而不是教学。学生不懂,都冲着批次靠前的学校报名。王光谦建议划定一个最低分数线,各校同时录取,这样“差生”就有了同样的受教育平台,而好学生则会更好。
对改革现行的高考制度,王光谦给出了三个办法。一是与高中教育相结合,即考查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受训情况。二是与人口相结合。“河南有1亿人,清华招100名学生。而在北京却要招400名学生”。他建议拿出50%的招生指标按地区人口比例划分,这样落后地方的学生也有机会上好学校。最后一个办法是与专业结合,“现在很多专业没人报,但这些专业又需要人。可以让这类专业先招考,这样也解决问题。”
素质教育
人生不是短跑,何言“起跑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顾也力委员担忧的是孩子的学习“痛苦指数”。他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理论完全是害人理论。“什么才需要起跑线?短跑!人生是一场短跑吗?”从小就让孩子学这学那,其实是为了家长的面子,完全不顾孩子的潜力,让他们感觉读书就是考高分、进好学校,这是对孩子心灵的扭曲,使他们不包容。
顾也力提出,小孩完成学业,不要用分数来衡量,可以用A、B,甚至不公布。“学习的目的不光是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体魄、人格、包容的心态等等”。
去行政化
急的不是取消级别,而是遏制权力滥用
在昨天的讨论中,去除高校行政化成为讨论热点。在痛陈高校行政化的弊端的同时,大家也逐步达成共识:去除高校行政化不是“一刀切”地马上取消行政级别,而是要遏制行政权力的滥用。
高抒委员专门在高校中做了调查,很多年轻教师反映高校中的行政权力常常截留各种资源和荣誉,使得一线教师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资源。另一位来自高校的委员也提出,每年暑假,学校的后勤人员都要把校舍重新装修一遍,这当中是否有猫腻?委员们认为,高校中的行政权力滥用是当下制约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学行政“五化”
其一大学官场化
我国大学校长基本上按照党政干部的方式来处理,直接由上级任命,其中“985工程”中的38所知名高校还要由中组部直接管理。而教育部司局级官员直接下派到部属大学当校长更成为一种常态。现在有31所大学的党委书记和校长是副部级。
其二资源分配行政化
在学校内部,“官老爷”把持一切,在职称评定、课题申报等重要学术资源分配中,各级领导都享有“特权”,挤占了有限的学术资源。这些领导掌握着权力,决定教师拿课题、评职称等各种事宜。
其三评价机制一元化
如今的现状是,各种大课题和奖项多为政府所设,得到这些奖项,意味着你的学术地位受到认可;得不到,意味着你被排斥在主流学术圈之外。不管你再有名望,获得了多少舆论掌声。
其四教授人格矮化
一位在美留学多年的学者戏称自己为“表格教授”,因为在回国近五年的时间里,他把相当一部分精力花在了填表上———一级学科申报表、研究基地申报表、重点学科申报表、社会科学基金申报表、单位考核聘任表,等等。这也是行政化使然,因为有多少一级学科、多少研究基地,发表了多少论文,都是学校各级领导的政绩。
其五学生世故化
本科生学会了行贿教师换学分,研究生 忙于为“老板”做项目而无暇学业,有些学生团体几乎成为“官僚试验田”或“微型名利场”。
中科院院士:取消高考分批录取 保证差生入学
浏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