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在于坚持 给高考失去动力的考生

浏览 7

离高考还有两个月,记者发现,与“过分紧张”的考生不同,还有一类考生松懈倦怠、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他们无论听课还是做题,无论在校还是在家表现都相当“不在状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刘雅洁老师分析,这类考生有一些共性:比如男生比女生多,成绩多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他们在学习上懒散、主动性差、缺乏热情,上课时不够专心,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等等。


  刘老师分析,此类考生的懈怠状态是“缺乏学习动力”的表现,其根源在于考生本身缺乏自信心。他们一般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差,找不到适合自己而且高效的学习方法,自认为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成绩,因此干脆放弃,怀着“就这么几天了,再学也没用了”或者“反正我就这样了”的心理熬日子。刘老师认为,考生的倦怠情绪究其根本是内心“无助感”的表现———各科复习千头万绪、考试名次不进反退、身边环境的压抑、越来越近的高考……似乎一切都让人无法驾驭无能为力。如果这种自暴自弃的情绪得不到及时关注和有效疏导,恣意蔓延的糟糕情绪和放任自我的状态会给复习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对考生家长,刘老师有一些建议: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精神支持,尽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比如,创造合适机会,在尽可能轻松的氛围下和孩子进行深度交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孩子的成就感;还可以与考生适当地探讨一下未来,引发其思考,以减少压力。父母要注意的是,在交流中不能用语言责备,特别是不要把考生和其他人做比较,这样会增加考生的反感情绪。

  就“说话技巧”方面,刘老师有一些具体指导。比如看到考生缺乏学习热情时,莫妄自猜测,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不爱学习”,尤其不能说,“你怎么这样啊,你应该……”之类的话。“你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我能帮你吗?”“如果有麻烦了,我们一起来面对”这类的话更能让考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力量。作为考生家长,切忌为了安慰孩子让“没关系,考什么样都无所谓”这样的话脱口而出。要知道,这种话对考生不但起不到宽慰的作用,反而会给考生造成“父母已经对我不抱希望”、“我被放弃了”的错觉,那么原本缺乏力量的他只会更加消沉。

  对考生,刘老师有一些忠告:静下心来认真分析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无论怎样都不能放弃心中的希望,不能好高骛远,但希望一定要切合实际。考生可以回忆自己过去在考试和其他活动中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达到稳定情绪的效果。在复习中,要尽力排除“追不上去”的思想,避免和他人比较。每个人情况不同,应根据自己的特点有计划性、条理性地投入学习。复习重点应放在基础知识上,避免再研究偏、难、怪题;在保持优势学科的基础上,要在弱势学科上多下工夫。遇到难处,考生要及时、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

  “失去动力”的考生应该明白,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多学一些就会多一些收获;每向前走一步就会离成功更近一步。假若就此放弃,停止前进,那么机会就彻底离你而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