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5名省人大代表建议取消奥赛加分,却遭到部分奥赛获奖学生家长的抵制。(5月14日《中国青年报》)
这些家长认为,在高考(论坛)临近前仓促调整政策,对全省上百名已获奖学生不公平。福建省面对压力,最终决定加分政策维持原状,明年怎么办再作考虑。
我也是学生家长,目前国家层面统一施行的高考加分 政策(均加20分)有三项:除各学科奥赛奖可以加分外,另两项加分分别针对:其一,高中阶段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等三个活动的一、二等获奖者;其二,高中阶段获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
以上三个加分项中,各学科的奥赛奖虽说弊端多多,但终究是学生家长花了大本钱的,参赛学生中脱颖而出的获奖者,终究属于硬碰硬一路拼杀出来的。讲得更直白些,因成绩出众而获奖,基本上不存在玩猫腻的空间。但科技创新大赛、小小科学家活动、电脑制作活动等,其评奖的“可伸缩性”却很大。金钱和关系常常成为非正常获奖的“催化剂”,甚至据有关报道,有些获奖创新作品原本就不是“专家指导”成果,而是“专家制造”成果。还有,省级优秀学生称号,从名额分配到评选标准的把握,均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硬约束。不是我天性好怀疑,而在于这类评选标准均无法量化,不如奥赛成绩终究是硬碰硬的——分数达不到就入不了围,不入围就无法加分……现实中,奥赛早已从高中学生、初中学生一路递延至小学生。以经济的标准衡量,国内中小学奥赛事实上已形成一条“产业链”,各相关利益主体均依赖该“产业链”获益不菲。因此,无论哪个省,要彻底解决奥赛加分难题(对绝大多数考生尤其是农村考生极不公平),操作起来阻力会很大。
经以上梳理,最不合理的加分属于“省级优秀学生”——评选标准系软约束,次之是科技创新大赛等——可以作弊。所以,真想取消加分政策体现公平与公正,不如先从利益涉及面较窄的上述两项改起。(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