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要制订合理目标 调整心理压力(八)

浏览 5

不要轻易就让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主持人:因为每年到这个时候,我们一些专业的心理机构就会接到很多考生和考生家长的电话,也有很多的家长,一旦认为这个孩子有一点点的急躁心理,烦燥心理,或者有一点表现不正常的心理,他们就会把孩子带到心理门诊那儿去,有的会把孩子带到医院的精神科,很多孩子会非常厌烦这个,您怎么看这一点?


林丹华:我的想法是,考生紧张不是孩子一个人的原因,他的紧张可能是来自于多方面,很重要的一个来源可能是家长那边。我访谈过很多考生,他们的压力可能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家长,家长过度紧张,过度关注考试,每天孩子回到家里,家长都会问他你今天考试怎么样?怎么样复习?考生很多都会很厌烦家长这种唠叨和反复不停的询问。然后不理就进房间,但这样家长也会借晚上送水果的时候试图打探考生的情况。这样考生就会有一些压力,有的家长会给考生过多的期望。我见到一个考生的家长跟我说,他给自己的孩子书桌前贴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的是“为北大努力奋斗!”他贴了这样一个纸条在上面,我想家长的想法是非常清楚的,希望激励考生,但是不是真能起到这个作用呢?对他的孩子来讲,他感觉到的是一种动力,还是一种阻碍他复习的阻力呢?家长要有更多的思考,所以过高的期望,可能也是家长没有注意的问题。


我们还发现有的家长自己过度紧张,考生还没怎么着呢,家长就老在想,孩子过两个月就要高考了,要考不上怎么办呢?考不上人生前途就全毁了,他会把他的紧张通过他的语言和行为让考生感觉到。刚才举了很多例子,只是想告诉家长,我们考生的压力并不是来自于他自己一个人,和家长的亲子关系是有很大的关联的,所以你们家的考生,你觉得他心理过于焦虑的时候,你不要急着带他去心理专业的门诊求诊,家长应该坐下来,平静一下,我的孩子复习进度这么慢,或者情绪波动大,有没有我的原因,如果有的话,我应该怎么样调整。我建议家长和孩子有一个很好的沟通,在复习的阶段里,可以跟孩子定一个契约,孩子希望家长做什么,不希望家长做什么,希望家长怎么配合,不希望家长给他们什么样的反馈,我觉得这些在我们考试之前,尤其是在现在的最后两个月冲刺阶段里,是需要亲子之间做这样一个沟通和配合的。这点我觉得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倒并不是非常赞同我们某一些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到处求诊,我觉得需要全方位地看待这个问题。


主持人:如果出现您刚才所说的症状,那种非常强烈的,已经是非常严重的症状,我们再去看心理医生才是合适的,平常情况不需要去看?


林丹华:对,实际上,这样一些考生他的问题不仅仅在高考时出现,在模拟考时出现,他在以前重大考试时,在很大程度上,这些考生也会表现出类似的症状,只不过这些症状可能没这么明显。现在不是对高三的家长,如果高一,高二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每一次小考都很好,大考反而成绩下降,如果经常出现这种状况,就要分析一下我的孩子是不是在考试时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提前调试孩子紧张的心态,比如参加团体性的考前心理辅导班,而不是等高三最后一年最后几个月的时候再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再来面对这个问题,时间上就比较紧张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