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卷老师谈高考:政治篇

浏览 8

阅卷老师简介:吴文滨,中学一级教师,现为金华八中文科综合组教研组长,2003年参加高考文科综合科政治学科阅卷。

  文科综合科总分为300分,它由政治、地理、历史三门课组成,其中政治占有的分数一般在100分左右,去年政治在文科综合中占了100分多一点。

  吴文滨老师告诉记者,他对去年考生政治的答题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发现考生在考试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知识不扎实

  例子:1.去年政治主观题无论是试题的编制还是答案的组织,都体现贴近教材、回归教材或对教材知识的迁移的特点,即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然而从高考阅卷情况看,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却不尽如人意。如第41题的第(4)问,设问非常直白:“我国如何坚持依法治国”。

  事实上教材对“如何坚持依法治国”有全面系统的阐述。但评卷结果出乎意料,许多考生答题时,离开了有关依法治国的教材基本知识,大抄试题材料,得分率普遍较低。这就说明了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储备得不够,考试时不能及时提取知识。

  2.许多考生在组织答案的时候,普遍存在着答案不全、要点不完整的现象。如第39题的第一问:试分析“人工增雨”体现的哲学道理。阅卷中发现许多考生已经找准了哲学道理,但是,在表述原理时,只从哲学方法论角度答题,忽略了从哲学世界观角度的表述。考生因此失分的很多,这说明考生没有全面掌握知识。  建议:考生在复习中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着力把握主干知识,打破一框一节的知识内容,进行知识的梳理,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不少考生认为,政治学科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只要会背就行。其实这是误解。近几年高考题由“知识立意”转到“能力立意”,对教材的基本原理和观点不能够背诵记忆,必须理解记忆。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

  基本技能欠缺

  例子:阅卷中发现多数考生答题“洋洋洒洒、密密麻麻”,这似乎印证了许多考生考后的自我良好感觉。然而,评卷结果却“得分寥寥”。考生答题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基本技能欠缺。答题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审题能力和答题能力。

  1.审题能力欠缺。不能从所给的材料里提取有效的信息,不能准确把握设问指向。如第38题要求考生“分析目前应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但许多考生离开了“党”的建设这一主题,大谈“政务”建设,“人大”加强立法建设。

  2.答案的组织表达能力欠缺。其实,组织答案就是要求考生对学科知识进行重组,这实际上考查了考生对所学知识的重组、创新能力。如第39题“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此题涉及经济效益、第三产业、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等有关知识点,许多考生无法将其联系起来回答问题。

  建议:1.要强化审题意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和关键。拿到题目不要慌,先要通读一遍材料和设问,然后再带着问题仔细精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最后进一步明确设问的指向。设问的指向一般指试题限制的知识范围,如“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等。设问的指向还指回答哪一层次的问题,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认真搜索课文相关知识,精心组织答案。一般组织答案的顺序是:首先确定要探讨的事物是什么,明确其性质和状况,再分析其产生、存在、发展的原因和作用意义,最后思考对策和方法。

  考生知识面不宽

  例子:过去政治单科考试,时政热点考得比较多,但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中,运用人文材料以及社会生活材料比较多。一些考生由于平时对社会生活热点关注比较少,知识面不宽。所以,答题时不知所云,无从下笔。如去年的“人工增雨”一题,少数考生甚至不知道何谓“人工增雨”,有的认为“人工增雨”就是往水田里灌水,也有的认为是飞机在天上洒水。

  建议:要注意关注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注意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复习过程中不光要关注时政方面的热点,还要关注社会生活方面的热点。平时要多看报纸、杂志等,多关注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新事物、新知识。同时,要把热点问题与自己所学的课本知识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多角度地来思考热点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