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内容:“新课改的愿景是美好的,但目前要全部实施到位有一定难度”,作为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论坛)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有着丰富从教经验的江西师大附中副校长王延藻,认为新课改并非一轮下来就能全部到位,不可能3年时间完全改变,但必须按新课改的目标而努力。
在今年高考来临之即,一项与2011年高考有直接关联的方案出台了——《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引起了人们的格外关注。我省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推行高中新课改,如今实施快一年了,进展及成效到底如何?实施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综合评价如何做到公平、公正?研究性学习、选修“走班”等能开展起来吗?人们最为关心的高考改革方案何时出台?
碰撞一:新课改推进中的四大困惑
“新课改的愿景是美好的,但目前要全部实施到位有一定难度”,作为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有着丰富从教经验的江西师大附中副校长王延藻,认为新课改并非一轮下来就能全部到位,不可能3年时间完全改变,但必须按新课改的目标而努力。
南昌十中副校长黄翠兰告诉记者,目前新课改实施只在教学这一块,还没有全部深入下去,下学期会进一步开展,如开展选修课等,目前学校“走班”计划还没完全订出来。
南昌铁路一中的教务处朱主任坦陈,“新课改每一步都很艰难,有点踉踉跄跄”,此次高中课程改革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任何一次教学改革,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据了解,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四大困惑”:一是观念滞后,部分教师仍未能转变观念,与新课改理念尚存一定差距,用老方法来教新教材;二是师资缺乏,部分学科师资力量不足,通用技术学科教师缺乏;三是学校资金投入不足,经费、场地紧张,新课程实验研究、开发、培训需投费用多,但资金缺口大;四是疑惑高考和学业水平测试(会考)与新课程是否统一,因为在现行高考指挥棒下,升学率依然是学校及社会各界最看重的一大指标。
一些暂时的困难和问题也在考验着新课改:
如何准确把握高中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与精神,如何按学科模块备课、上课,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在新课程实验中获得成长的快乐……这些抽象而具体的问题,令不少高中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存在着畏难与茫然情绪;
老师对传统教材都已轻车熟路,新课改是模块式教学,有些老师因没有看到高二、高三的新教材,总体上还没法把握,老是担心学生听不懂,就过早地加内容,所以一些高一学生感觉数学、物理很难学;
师资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因为一直是围着高考转,而高考不考音、体、美,所以学校一般都是语、数、外专业老师多,音、体、美老师少,且因长期模式养成,大多教师难以一专多能,不少学校选修课难以开设;
高二学年起,也就在今年秋季,学校要开设选修课了。但不少学校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因没有多余的教室(在一些省级重点高中因班额多,此种现象更为突出),让学生完全按兴趣选修“走班”,无法全部满足……
碰撞二:新课改能否减轻高考压力
新课改高考总的设计思路是“高考 学业水平考试 综合素质评价”,打破了传统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模式。
根据最新出台的《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2010年1月我省将举行高中生的首次学业水平考试,其成绩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一起记入毕业生档案,将成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
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刘雪平介绍,学业水平考试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行的终结性考试,旨在全面反映普通高中学生在各学科所达到的学业水平,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使普通高中严格按照国家新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