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旧高考向新高考的过渡——2006年高考历史试题特点
第一,试题关注历史考试资源的运用。不再单纯依照历史教材内容来命题,而是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依照历史课程内容来命题。
第二,在考试内容的选取上关注民生。这是新课标教学内容的体现。
第三,中外史结合,横向比较。
第四,材料题和问答题的界限被逐渐淡化。问答题都提供了全新的背景知识,问答题材料化的倾向明显。
第五,较多地从专题史的角度来命制试题。专题史更强调某一历史事物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发展演变的过程。
第六,进一步完善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技术。层次评分法臻于完善,这是命题技术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
二、关于2007年历史考试大纲特点的猜测
(一)从考核目标来看,突出考查基本能力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归结起来说,2007年的考纲强调考查九项能力:
记忆、阅读、材料处理、分析、理解、论证、推断、评价、书面表述等能力
2007年考纲也强调考查正确的价值取向。
(1)四个有利于;
(2)具有世界意识、具有各国人民利益意识;
(3)具有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4)用科学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解释历史现象;
(5)从世界范围来说,承认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尊重各地区不同文明成果的个性;
(6)用科学的态度与方式珍惜人类和平。
(二)用人类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统帅考核内容
2007年的考试大纲,表面上看,还是按照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阶段来划分,但实际上是从文明史、全球史学派的观点来编制的。
(三)考核内容弹性大,灵活性强
2007年考纲将考核内容处理得更粗,给命题者留下更大的空间。这使得今后试题的超纲成为可能。
(四)创设新情景,考查基本史实的掌握情况和基本能力养成的情况
(五)采用必修课加选修课的形式
历史学科共六个选修模块,根据课程标准规定,高考要求考其中的三个模块。国家考试中心曾出台一个考试大纲征求意见稿,列出了六个选修模块的具体内容,并且规定,具体考多少个选修模块,考哪个选修模块,由各省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选修内容涉及的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可能有。这在命题技术上不存在难度。
(六)参考答案具有开放性
更多的采用分层次赋分的办法,甄别考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层次性差异。
三、关于2007年历史科复习备考的五项建议
(一)特别强调基本史实、基本线索的记忆
什么叫做基本史实、基本线索?我们现行的四套教材(人教、岳麓、人民、大象)各有不同理解。但是,它们共同之处就是,没有离开“课标”的要求。凡是课标规定的“了解”、“掌握”、“知道”、“列举”、“概述”、“简述”、“说出”等要求,都是最基本的史实或基本线索。
(二)合理地、有分别地利用复习备考资源
1、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不能单纯地依据课程标准,因为课程标准主要用于上课,考试大纲又很粗线条,两者要结合。
2、现行课本。课本是重要的复习备考资源。要善于运用课本。
3、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4、精选合适的教辅资料
5、学生要合作学习
(三)有步骤、有规范地培养学生应试能力
就训练内容来说
第一步,基本事实、基本线索的记忆能力。
第二步,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步,分析、评价能力。
第四步,论证、说明能力。
第五步,分层次分析说明问题。
就训练方法来说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合作地练习、学生独立地进行提高练习、考试检查学习效果、矫正性练习,依序进行。
(四)合理地安排复习备考的顺序与内容
据了解,在第一轮复习中,存在着三种复习做法:按课标循序、按所选课本循序、按7月份出台的考试大纲循序。主要都是按专题复习。不论哪种循序,都是合理的。
一般在春节前后完成第一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怎么搞?大家可以讨论。可以按照单元复习的办法进行复习。
●单元整合一:
第一部分 公元前三世纪之前的中国与古希腊罗马第二部分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中国社会
第三部分 十三至18世纪初的中国与世界
第四部分 欧美工业文明的发展和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第五部分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六部分 主要国家发展的新机制
第七部分 二战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
第八部分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单元整合二:
第一部分 农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二)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2.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
第二部分 工业文明的兴起
(一)近代西欧北美
1.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文主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政治体制的创新
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4.科学技术与文化
(二)西方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政治
2.近代中国经济
3.近代中国文化
第三部分 工业文明的全面展开
(一)现代世界
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确立发展和资本主义体制的调整
2.冷战、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二)现代中国
1.现代中国政治
2.现代中国经济
3.现代中国科技与文化
第三轮复习做什么?主要是针对第二卷非选择题进行训练。训练内容,主要训练材料解析题。训练四项能力:
1.训练阅读理解能力。
2.训练归纳、分析、评价能力。
3.训练论证、说明能力。
4.训练分层次说明问题的能力。
每一项能力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一个思考和书面表达的模式。
(五)科学地训练与调整学生备考的心态、策略
这届学生是第一届课程改革的实验品。大家都在摸索。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迷茫心理,总感觉心理没有把握。其实,考试也是心理素质的比拼。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训练学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敢于合理猜测,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