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今年高考的成败在于读写

浏览 10

长郡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长沙市教科院兼职教研员、长沙市高级职称评委 易小平

  随着高考的临近,各校的复习和安排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在这最关键的冲刺时期,如何克服紧张忙乱或不知所措的状况,进行科学高效的复习,是各地高三学生不容回避并亟需解决的问题。根据湖南省的考情和本届高三的实际情况,我就语文考前临阵复习相关事宜,提出以下备考建议。

A 宏观探究,明辨备考方向

高三总复习通常分为三轮:第一轮——教材、考点过关,复习的基本方式是以《本》为本,全面梳理,读练结合,步步为营;第二轮——板块、专题攻关,复习的基本方式是以《纲》为纲,模块变换,讲练结合,提升能力;第三轮——模拟、强化演练,复习的基本方式是以考代练,考练结合,点拨技巧,强化效率。 如果说,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滚动式”,第二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突破式”,那么,第三轮复习的主要特点则是“综合式”,也就是更讲究视界的宏观性、知识的系统性、能力的应试性、方法的通适性和备考的针对性。 首先,研习考纲说明,把握命题航向。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考试大纲》,以及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在此基础上制定的《补充说明》,规定了当年高考的范围、要求、结构、题型和赋分,仔细研读,对于明确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向,适时调整后期计划、制定相应措施和聚焦复习内容,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通观2009年的考纲和说明,我们可明确地圈定,今年湖南省的高考语文试卷作为人教版老高考的终结版,将与2010年的新课标版自然衔接,其命制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试卷结构和赋分略作微调,即第二大题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减少1道选择题,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中的简答题增加1分,第四大题中古诗鉴赏增加2分。 这种调整的基本导向是进一步减少客观题,逐步增加主观题,加大个性化理解的分量,促进文言文的深层解读和古诗的拓展鉴赏,应成为我们后期复习重点关注的内容。 其次,钻研高考典例,揣摩命题导向。高三的冲刺复习,始终围绕着“考什么,攻什么;考多难,攻多难”做文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把考纲与近几年的高考题比照起来学习探究,才能更全面深入地复习,使相关知识内容串成线、连成片,不留空白 。由于精选出来的高考题具有权威性、典型性和派生力,因而解析乃至阅读高考典型题例往往成为把握高考方向及其改革最直接、最可靠的途径。 比如,2004年是部分省市分省命题的第一年,湖南卷的文言文一反全国卷只考史传文的常态,在选材上率先改革,大胆选取了苏轼精美的散文《放鹤亭记》,由史部转向子部,传记文章转向文学散文,开拓了文言文选材的新视野。从此,各省市的文言文选材便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 又比如,2006年山东省的高考作文题是要求根据雷抒雁的诗歌《星星》的寓意产生联想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2007年北京卷的作文题是根据唐诗中的名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展开联想写一篇作文,而2008年湖南卷的作文则也是要求根据阅读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写一篇文章,三省市作文的命题思路和形式在先后三年里一脉相承。 因此,进一步认真学习和研究典型的高考题,尤其是现代文阅读题,分析其命制意图、对应考点及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进而把握解题的角度与方法——解题的基本思路、确定答案的依据、解答的过程、排除非答案的理由等,可起到有的放矢、举一反三的功效。 再次, 关注模拟新题,预测命题趋向。每届高三都会出现大量的考前模拟题,其中尽管有一些仓促粗放之作,但也不乏精巧严谨的好题。由于模拟题紧扣考纲,直击考点,比照高考真题创制,体现了一线教师对高考的理解和探索,凝聚了他们的智慧和心血,所以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围绕高考试题作向心运动,折射出高考命题的趋向。 如2006年1月长郡中学的高三毕业会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合格”,其词典义即合乎规格、标准的意思,在使用中既可用于物,亦可用于人。 请以“合格”为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再看2006 年6月高考湖南卷的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 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略加比较,这两道题的命制形式、题型结构基本一致,虽然内容不一样,但考生在考场上见到这一作文题,至少在心理上会产生亲切、熟悉之感。事实上,有选择性的训练模拟题和创新题,对于复习备考和提升能力,具有较好的效应。

B 全面梳理,完善知能结构

  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命题由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考不考查知识或忽略知识,相反,正是相辅相成的知识和能力,共同构成了高考试题的考查内容。因此,全面梳理,系统整理,完善知识能力结构,成了后期复习的十分重要的任务。 首先,编织“陈述性知识”网络。从性质上看,知识大致可分为“陈述性”和“程序性”两大类。其中,“陈述性知识”与传统的“知识”概念大致相同,侧重于“懂”。 “陈述性知识”的获取和考查,主要是通过识记、理解和再认等方式,其备考基础,就是整理、完善知识的各个系统,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 就湖南省的语文应试而言,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文字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包括标点、书写格式常识)等。这些知识的梳理,本在第一轮复习时就逐点进行过,但一则时间过去较远,有些模糊“夹生”;二则分布有些零乱琐碎,缺乏有机联系,故而在复习后期应加强知识梳理,使之形成有序有机的备考网络。如修辞手法,既可用于语言考查,也可用于诗歌和文学作品鉴赏,考纲上虽然只规定了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八种类型,但文学鉴赏还涉及到借代、通感、用典、双关等手法,在复习后期应该从总体上把握这些手法的基本概念、下属类别、个体特征和表达效果等。 其次,搞好“程序性知识”转化。“程序性知识”大体上相当于“能力”概念,侧重于“会”,其掌握绝大多数必须借助必要的操作性“训练”。由于“陈述性知识”一般是静态的知识,仅仅是学科知能结构的基础,因而往往要向“程序性知识”转化,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高三综合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一、二轮复习基础上,继续强化操练,将静态固定的学科“陈述性知识”转化为动态变化的学科“程序性知识”,使学生实现从“懂”到“会”的本质性飞跃。比如,现代科学类文章阅读,首先,应了解文体分类、选文标准、题型特征和设题陷阱,但这些只是孤立、静态的“陈述性知识”;在此基础上,还应通过典型材料及题目的解析训练,分析题型,解密思路,生成方法,形成步骤,进而提升能力。 因此,后期复习中的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类推精练便显得格外重要。其间,析题思路、解题技巧、以及相应的答题步骤和模式更是重中之重。我们要树立“建模”意识,不能就题做题,而应通过典型题的解析,来归纳一类题的知识、方法和程式,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C 突出重点,攻破制约“瓶颈”

  通观《考纲》和《补充说明》,在内容方面,今年湖南省高考语文的考查重点应是阅读和写作,其中古诗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26分,读写结合(现代作品赏析)14分,作文60分,共135分。难点是文言简答题、古诗赏析和文学作品阅读,占分28分。在能力方面,考查重点是解读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如上所析,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今年湖南考生高考语文的成败,就在于读写,尤其是古代诗歌的赏析和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 1.把握考查角度,培养思维品质。湖南考题注重思维考查和对诗文的深度解析,因此要注意角度和思维训练。例如同是现代文阅读,就有小阅读、大阅读的区别:小阅读选文为科学类材料,侧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大阅读选文为文学作品,侧重考查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复习过程中,小阅读要注意重要概念的辨析、基本判断的认定和既定推理的分析,把握设题角度,谨防思维和认识误区;大阅读要注意文学作品的形象特征,在宏观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形”与“神”、“景”与“情”、“事”与“人”的关系,透过表象看实质,进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提倡典题精析,培养解读能力。后期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加之阅读题难度大,耗时多,因此,不能搞题海战术,费时费力。这时,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本和典型题,尤其是高考题或上档次的模拟题,是有精确简明答案解析的题例,不一定做题,但须精析深悟,融会贯通。文言简答题可参看上海卷中的相关题,了解题型、角度和难度,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这样举一反三,通过析文本,理思路,增语感,悟窍门,能提高对文章的解读能力。 3.着力体味作品,培养鉴赏能力。近几年湖南考题淡化了识记,加大了鉴赏能力方面的考查力度。今年古诗鉴赏分值由5分增加到7分,应认真对待。文学素养的提高,虽非朝夕之功,但考前精心选择重点作家作品,一文多思,一题多作,从形象、语言、技巧、情感和意旨等不同角度认真解读典型诗文。古诗鉴赏应借鉴外地高考等值试题,可受启发。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及赏析,也应精选典型题例和范文,仔细品味,以有效的提高阅读能力,增强悟性,提升考生的艺术品位。 1.积累素材,丰富知识宝库。许多考生考场作文最怕无话可写,平时固然应关注现实生活,多方面、多角度地感知社会人生,把握时代脉搏;考前也应结合时政,浏览三月份以前的报刊读物,并注意择取消化吸收,写作时就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 2.注重思维,提高认识水平。写作是语文能力和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虽然要讲究文字功夫,但付诸文字前的思维训练更为重要。就目前的考情来看,要提高作文质量,必须提高认识水平。尤其要注意辩证思维,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变换角度看问题,追求新视角、新发现。在认真审题、突出中心的前提下,记叙文要讲究立意构思,议论文要注重论述框架。 3.训练程序,优化写作流程。考前应注意审题、立意、拟纲和流畅行文的强化训练,以形成正确的作文程序和较快的行文速度。高三后阶段模拟考试明显增多,可充分借助试卷中的作文题做实践演习,最终形成优化的操作程序:①审题拟题。能准确、快捷地读懂题目,透视命题意图,明确写作范围,(约2分钟)。②立意构思。能根据试题要求,确定作文主旨和主要材料,并确定思路(约3-5分钟)③运笔成文(约40分钟)。④检查审视。通读文题和文章,一看要求,二看结尾,三看字数,四看谬误,尽力弥补,锦上添花。

D 盘点清仓,查漏补缺

  重点难点的复习,是备考的大局,但并不意味着高考就能成竹在胸、稳操胜券。后期复习,还需注意瞻望全局、兼顾左右。 1.夯实知识基础,注意落实细节。现在的语文试卷知识考查的内容虽然相应减少,但在高考激烈的竞争中,往往是决定考生得失成败的区分点。况且知识和能力相辅相成、互为影响,不可偏颇。考前尤其要注意理清知识线索,整好知识清单,力求化繁为简,化厚为薄。同时,还要强化识记内容,如浏览重要的语音文字词语,落实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和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等,要逐一过关。 2.研究试卷组合,搞好题块训练。考点的考查是由试题和试卷结构体现的,不同的排列组合显示不同的考向。要做到备考无盲区,就要注意题块训练,将相关的考点量化为若干小题,进行不同的组合,编织成变化而有机的题群网络。分散和集中相交替,循环和层进相交融,把综合训练、专项训练和题块训练结合起来,能查缺补漏,又能稳步提高。 3.注重方法技巧,强调规范意识。高考是高层面的选拔性考试,后期复习更应重视科学性。应从学科特点、考试需要和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出发,总结规律性的经验教训。可将自己重要的月考、联考考卷收集起来,按照题序或考点列成“正误得分一览表”,总结得分点和失分点,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有的放矢。在训练的过程中,择取典型题例和范式,由此及彼,以点带面,在深入的探究中摸索方法,借鉴技巧,形成能力。尤其是主观题,更要培养规范习惯,正确思维,分步解题,踩点答题,简明表达,规范书写。这样,方可减少失误,获取成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