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争开新专业 考生专业填报应选择“宽口径”

浏览 5

理工科院校纷纷开设财会、对外汉语等文史类专业;以文科见长的院校又一拥而上开设计算机、电子专业等理工类专业,高校增开新专业成一时风气。今年教育部新批的专业中,我省又有10所高校新设了13个本科专业,高职高专新增80个专业。

  对于高校兴起的专业增开热潮,业内人士分析,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过多过细,考生报考志愿时不仅要考虑个人兴趣、专业前景,更重要的是,要警惕高校专业设置的虚假泡沫。

  四年前,许多学生为考上热门专业而欣喜,四年后,这些“热门”专业由于供求失衡,毕业生找工作难。据记者了解,目前高校就专业结构而言,热门专业过于密集,特色专业、应对就业市场需求专业不够协调。省招生就业中心负责人认为,“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热门。”他指出,真正的热门应有两重含义,一是报考热,一是就业热。但是现在一些热门专业则是家长因理解的偏差“捧”出来的,比如看到工商管理,就以为是到工商局工作;看到金融专业,就以为到银行就业。由于家长的盲目追宠导致专业火热,一些高校见了,纷纷开设相关专业。

  记者在翻看去年高考指南时发现,原本一个管理学本科专业,被细分为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项目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其他一些闻所未闻的新专业更是令人眼花,无所适从。对此,一些社会学者认为,专业过于细化反而不利人才培养,很多新增院系实际是把原来的专业再作细分,高校专业设置过于细化同时也是造成学生专业选择盲目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专业细化是把双刃剑,毕业生在某个行业的具体竞争力加强的同时,容易造成就业面过窄的情况。本科学习应该是宽口径,本科阶段应该将重点放在通识教育上,专业学习面太窄,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困难,专业设置的过细与教育的大众化要求显然是背道而驰。

  新增专业并不意味着是全新专业,考生填报志愿还得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要将学校选择与专业选择结合起来。一些专家也认为,目前较为现实的办法是实行宽口径招生,按院系或学科大类而非专业进行招生。新生入学后前两年上基础课,大二时可根据学院提供的专业选修课程进行选修,第三年可按自己的兴趣特长确定专业方向。这样,既使学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过早选择专业而造成盲目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