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高考公平要防“密切接触者”

浏览 7

新华时评:维护高考(论坛)公平要防“密切接触者”

全国统一高考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四中学考点门外,陪考的家长们坐在一起交谈。虽然当地“坚决打击各种高考舞弊行为”,很多家长们讨论的话题离不开如何作弊。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记者张国摄

新华网长春6月12日电 (记者褚晓亮)今年高考期间,吉林省松原市曝出舞弊案件:两名女教师在高考前向考生出售高考作弊用的接听、接收工具27套,并利用这些工具为学生在高考期间传送答案。此案涉案金额40余万元,两名女教师已被刑拘。这一案件引发了人们对高考问题的热议。

在松原市发生的这起高考舞弊案中,除了不法商贩生产和兜售作弊工具外,个别教师弃师德师道于不顾,为舞弊行为推波助澜。这说明,高考舞弊已不仅仅是考生的个体行为,而是表现出了群体化和产业化特征,形成了一个利益群体,与高考管理关系密切的个别教育工作者也已陷入其中。这对维护高考纪律和公平提出了严峻挑战,也说明治理高考舞弊仍然是一项艰巨任务。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高考准则,被认为是维护和体现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标尺。任何高考舞弊行为都是对其他考生权利的践踏,是对社会公平的挑战。教师参与其中,职业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对学生及其他社会群体产生的消极示范效应极其恶劣,必然加深人们对维护高考纪律和公平的忧虑。

发生在松原市的这起案件启示人们,防治高考舞弊要“两手抓”,除了做好考生工作外,还要投入更大精力做好教师等相关人员的工作,防止相关人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借高考违法牟利。公安和教育主管部门等要持续形成高压态势,对参与舞弊的人员一经查实严惩不贷,抓住典型案件向社会公告,形成震慑和警示效应。此外还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考场管理,尤其对参与高考管理的教育工作者,要建立更严格的巡查、监督制度,比如异地监考。

从根本上说,治理高考舞弊不能停留在高考前后的短时期内,而应当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加强法律、纪律和道德教育,形成维护高考公平的良好社会氛围。

吉林松原,一个东北小城,因为高考舞弊事件而进入大众视野。据6月10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因此前有媒体披露过吉林松原高考舞弊情况,今年高考,当地非常重视,成立了专门委员会,主任是主管副市长。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实地采访发现,严查之下,高考舞弊仍禁而未绝。今年高考每场考试过后,都能听到有学生或喜悦或懊丧地谈论,刚才抄了多少或哪个没有抄上。

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吉林省松原市高考大规模“舞弊”事件,12日上午,松原市政府副秘书长来建华代表市委、市政府首次向媒体作出公开回应:松原市今年高考过程中共查出违纪考生33人,都按照规定对考生进行了严肃处理。高考结束前,公安机关相继破获兜售高考作弊器材或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传递高考答案的案件1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4人,收缴窃听、窃照、无线语音发射装置683套。目前,松原市正积极配合教育部、吉林省的调查组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舞弊”事件正在调查中,有结果立即向社会公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