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四川高考作文沿着熟悉的轨道滑行

浏览 11

冠华作文网 王贞鹏

高考(论坛)作文命题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性挺大的活儿,因常常处于聚光灯下,很多时候都处于费力不讨好的尴尬境地。如果仅仅是命制一个作文题,那是件太简单的事,中国汉字稍加组合就会成为一个题目。但高考作文一定要考出学生本身的作文素养,也要起到高考选拔甑别的功能,这就拔高了出题的难度。但,09年的四川作文高考题,真的让诸多教师该认真陷入反思的境地,这个作文题目思索的原点该在哪里呢?

当我在第一时间里知道四川省09年高考作文题目时,脑袋有些许短路之感。这个题目太让人熟悉了,“熟悉”得让我有瞬间的窒息感。就好象金庸笔下那些绝顶武林高手冷不丁地被三流武师打翻在地,想出绝招都来不及了。这种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作文,最让人苦笑不得。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p1267上是这样解释“熟悉”的:知道得很清楚。比如:熟悉情况/我熟悉他/我们彼此很熟悉。

这个题目考生很容易下笔,但想写得有文采有深度是相当困难的。对这种单头的词组型命题作文的切入方式是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比如,考生瞬时切入高中生活,那些感人的事,那些动人的情,那些熟悉的身影,滋养着自己今后的精神成长。只要写身边的事,考生肯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种题目忌讳大而空,动不动写就地震后的志愿者、援建单位的工人、五次到灾区的温总理等,都是不得要领的。实际上,写写自己的亲人,比如父亲、母亲。他们辛勤劳作的背影等,难道就不行吗?而且在行文时,可以将“陌生”这个词提出来,让“陌生”与“熟悉”相互对举,陌生的面孔 ,熟悉的子弟兵;陌生的笑容, 熟悉的志愿者。

四川作文经历了06年的“问”,07年的“一步与一生”,08年的“坚强”,09年的“熟悉”命题轨迹,其命题趋势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实际上,作文的命题趋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作文命题的内在质量,作文涉及了考查学生哪些能力?哪种思维模式?06年川卷:考查学生的反思追问能力;07年川卷:考查学生辨证思维能力;08年川卷:考查学生关注生活体察国家大事的能力;09年川卷:关注自己体验生活的能力。

作为一个中学生,不可能还像古代士人那样代圣人立言,也达不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样的高度。当今时代呼唤中学生有自己的情感态度,自己的价值观,不能轻易地让自己的脑袋成为他人的跑马场。要敢于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因为写作的最后指归就是用文字表达思维,此乃作文的本质。当然,中学生的这些思想必须是主流的,情感和价值取向都要正确。把生活中的思考和感悟言传出来,就学生而言这本身就是幸福。但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有的省份过分追求诗意,过分在意文字的灵动,出的高考作文题诗意有余而思辨不足。有的省份的作文,让作文成为政治的言说,考生不能洞穿材料的内核,你又怎能指望学生写出有自己思想的文章呢?

教育第一面对的应当是国计民生,那种钻在象牙塔中沉湎于“高蹈的艺术”的教育方式只能培养出一批远离社会、远离民间的“高士”,而非“舍身求法”“为民请命”的“脊梁”。而这样的“脊梁”绝不是单凭考场上的高分和飘逸的文章就可铸成的,关键还得让他们有一双关注民生疾苦的眼睛和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从2008年全国19道高考作文题来看,有直接关注汶川大地震的(如全国卷Ⅰ要求根据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和四川卷要求以“坚强”为题作文),有关注其他民生重大事件的(如江西卷以2007年洞庭湖鼠灾为背景命题),有间接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如上海卷作文题为“他们”,广东卷作文题为“不要轻易说‘不’”),这些作文题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回归现实,具有浓厚的时代感。

因此,高考作文“为情造文,套作乱作”现象是值得批判的。高考作文,很多时候沦落为一场集体的文字游戏。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在高中阶段就是用这种调子来教导学生的,更有偏激者放出这样的狠话 “高考:就是一场游戏”。这真是一件伤感的事,但板子也不能仅仅打在这些“叛离者”身上,这句话的背后蕴涵了太多的无奈!

故此,考生集体的无病呻吟,那是他们未能找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的话题。所以,高考作文一定要建立在学生能言说,而且可以把话说好的基础之上,让作文成为考生思想喷发的方式。

从这个层面上讲,09年四川作文还算得上一道不错的题,它让考生找到了言说的空间。但四川作文的命题方式也该认真探索了,不要老是在词典找一个词组,让老师和学生去折腾。故此,四川09年的高考作文新意缺失,仍然是在自己熟悉的轨道上滑行。2010年的四川高考作文,肯定要突破这种模式,向新材料作文迈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