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结束,高校录取工作即将全面展开。每逢此时,利用高考招生进行诈骗的不法行为就会上演。省公安厅向广大考生及家长发出预警———
轻信他人,被骗9万元“入学费”
日前,一考生家长向警方报案,称朋友李某帮助办理孩子免考入某高校一事,收取“入学费”9万元,可事儿没有办成,李某也下落不明。
警方立即展开侦查。将李某抓获后得知,自今年年初以来,因长期赌博欠下外债的李某,以自己“认识教育部门和重点高校领导,能免考办理高校就学”为诱饵,伪造并印制了大批假的《入学审批表》,先后作案15起,收取15名受害人好处费共计40万元人民币。
冒充高校招办人员,混淆文凭教育形式,谎称与学校领导或招生人员有“特殊”关系、掌握“内部指标”……省公安厅有关人士介绍,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学生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经常将作案目标锁定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或填报志愿不理想的考生,实施诈骗,且诈骗花样越来越多。
为此,省公安厅日前专门发出预警,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谨防各类高考招生诈骗行为,以防遭受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
花样多多,诈骗方式多达12种
据分析,由高考引发的链条式诈骗,集中在考前、录取及落榜阶段,可谓无孔不入。
在考前阶段,犯罪嫌疑人多以提供试题及答案、传递答案或者“帮助免试入校”等方式,实施“媒体钓鱼”或者“手机短信”类诈骗。在录取前夕和录取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往往自称有“熟人”关系,花钱能上好大学、好专业,分数不够能上大学等,从而实施“媒体钓鱼”或者“手机短信”类诈骗;有的还伪造大学录取通知书,让当事人事先将学杂费打入其账户实施诈骗。在录取结束后,犯罪嫌疑人会假借帮考生调理状态等,实施“寻医治病”或者“封建迷信”类诈骗。
犯罪嫌疑人通常采用的主要作案方式有12种。
冒充高校招办人员行骗。不法分子自称是高校招生人员,携带高校招生宣传资料,诱骗学生及家长填报志愿,在取得家长的信任后,又强调录取的难度,暗示考生及家长慷慨出手。
混淆文凭教育形式蒙骗。不法分子有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考生。考生入学后才知道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
谎称“内部指标”诱骗。不法分子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高校招生人员,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等,让家长先付定金,然后迅速撤离。
以“自主招生”诈骗。不法分子利用自主招生政策,误导学生家长,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数万元即可录取。
利用前些年少数独立学院违规招生行骗。前些年少数高校独立学院游离于招生体制之外,未经批准超计划招生,受到了查处。一些不法分子借机四处行骗,向家长收取高额好处费、信息费。
利用网络诈骗。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上设立虚假招生网站,声称可以代办入学,让考生取得正规学籍、文凭。去年教育部曾公布了中国招生录取网、中国高考招生网、中国高校招生在线、军校招生网、中国军校招生在线、中国高校录取在线、中国信息网、中国军校信息网等8个招生诈骗网站,今年不法分子极有可能改头换面继续实施诈骗。
此外,还有谎称与学校领导或招生人员有“特殊”关系进行诈骗,以军校地方招生名义诈骗,以租高校招生点、办事处名义诈骗,打着本科“补录”旗号行骗,以降分定向招生、委培之名诈骗,谎称能提前获知录取信息进行诈骗等。
切莫轻信各种“关系”,注意一查二看
省公安厅提醒,目前我国高考招生制度已相当规范和完善,广大考生及家长不要轻信各种“关系”。在报名时,切记要慎重行事,认真核对录取信息。考生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和省级招办签章的“录取信息确认表”后,应登录省教育考试部门网站或到县市区招办核查。如查询的信息与录取通知书一致(包括学校名称、专业、层次),就是经过省级招办办理了正规录取手续的。否则,就有问题。
看是否存在高额收费现象。国家规定,严禁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凡是存在违反国家规定的收费行为,或者另行收取中介费、活动费的行为,都要认真考虑,谨防上当受骗。
看前来招生人员的是否与国家招生政策相悖。任何违背国家招生政策的,都是不可能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