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论坛)昨天结束,多少人长吁一口气!可有些高三学生不同,不但不能放松,反而更加紧张忙碌——因为他们没有选择“千军万马”争着过的中国高考“独木桥”,而另辟蹊径参加了“洋高考”,即将远渡重洋去国外读大学。
黄宇骁,复旦附中高三学生,早已拿到前往美国的签证。两个月后,他将入读哥伦比亚大学。“我已经考过了驾照,马上打算学法语,要做的事情真的很多。”最后的高中岁月,他拼命想多学一点技能。
在复旦附中,与黄宇骁处于同一状态的高中毕业生有25位。
如今,不少上海高中生家庭对“洋高考”与本土高考权衡再三,“要不要去国外读大学?”已经成了一个选项。
“洋高考”其实更复杂
“上教留学”的副总经理黄奕说:“这几年出国读大学的学生人数快速增长,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是前三位的选择。”与过去迥然不同,以前出国留学的人大多是读研、读博,而现在不少上海家长把孩子送出去读大学本科,甚至读高中,留学生年龄正逐年走低。
与中国高考相比,“洋高考”其实更复杂。它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语言类考核,不同语言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考试;第二类是类似于中国高考的普通教育考试,但这种考试并非所有国家都要求。并且,“洋高考”除了统一考试,还必须经历“自主招生”:各所国外高校会根据各自的不同要求和标准,有针对性地筛选学生。
眼下,国外高校普遍喜欢中国学生,一方面是中国经济繁荣,一方面因为中国学生确实非常勤奋刻苦。前来推广本国教育的洋高校络绎不绝——仅6月,就有美国、日本、英国等多个国家推出留学教育展。由此,中国高中生的选择范围逐渐扩大。
爱上“完全不同的教育”
现在热衷出国读书的,主要有两类人群,一类是尖子生,他们想去国外追求更先进理念的教育,这些学生通常手握国内的预录取通知,甚至早已被保送北大、清华;还有一类是以国内标准看显得成绩平平的学生。
黄宇骁属于第一类。他选择出国,缘于两年前学校安排的一次对外交流。那年,学校得到9个跟美国高中交流学生的名额,为期一年。经过层层面试,黄宇骁和同学徐路易等入选。
“到了美国,才真切地感受了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黄宇骁去的是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男校圣奥尔本斯中学,一门莎士比亚的学习课让他觉得不可思议。“原以为只是读读剧本,没想到要自己上场表演。”更绝的是,他扮演麦克白,指导者竟然是一位世界的莎士比亚舞台剧导演。课余时,他们还有机会到莎剧原版收藏图书馆翻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