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高校招生指标是众望所归

浏览 8

教育公平是今年“两会”期间的一个重要话题,而招生指标则是教育公平问题的关键,从“两会”后各地的情况来看,在这个问题上各地都开始有所松动,似乎正在释放着一个好的信号,但是这种小修小补却不足以从根本上实现人们期待的教育公平。不久前,北京大学人大与议会研究中心和腾讯网合作,就大学招生与考试制度对350多名网友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网友认同教育机会平等的宪法理念。取消招生指标、实行统一考试、保障地域平等,已是中国社会众望所归。

招生指标的地区分配是目前中国大学招生制度中最突出的问题。指标分配制度直接造成了广为诟病的部属高校招生本地化现象,严重歧视了广大外地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机会。北大、清华等在京部属高校对北京考生的招生指标一般占总指标的百分之十几,录取本地考生的比例是外地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复旦、浙大、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等京外部属高校更是为本省市的考生保留了百分之三四十乃至百分之五十的招生指标,录取本地考生的比例是某些外省的几百倍。大学招生地方保护主义如此严重,自然早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众矢之的。

对于本地招生照顾,各大高校提供的普遍理由是回报地方政府通过“省部共建”、土地划拨等方式的财政支持,或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考生“综合素质”较高、“知识结构”全面,因而集中在这些大城市的重点高校似乎理应降低门槛优先录取。然而,广大网民是如何看待这些理由的呢?只有11%的网友认为部属高校的招生地方化存在正当理由。

既然地方支持不足以构成招生地方保护主义的正当理由,就有必要从根本上改革目前中国大学的招生指标制度。当然,目前的招生指标制度不是不可能修修补补,减少地域歧视程度甚至促进地域平等。但是从长远来看,国家仍有必要在原则上按照统一录取标准平等对待不同地区的考生,让全国各地考生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对于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广西、云南、海南等边远贫困和基础教育落后的地区,则可按全国平均招生比例实行同比例录取,以体现对于这些地区的特别照顾并促进民族团结和大学校园多元化。

要在全国各地原则上实行统一招生,显然必须存在统一录取标准,而这正是统一考试应当发挥的作用。然而,2002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实行“分省命题”,已经打破了自古以来的统一考试机制;目前已有16省市自主命题,因而全国实际上是17张考卷,各地考试和评分标准都不统一。所谓的“统一高考(论坛)”其实已名存实亡,蜕变为全国“统一时间”(但不同试卷)的高考,几乎完全丧失了衡量不同地区考生能力的作用。要实行统一招生、保障各地考生的平等入学机会,首先必须实行统一考试制度,而这一主张也受到网民的普遍支持。调查结果显示,总共只有22.4%的网友主张维持分省命题的做法,高达75.4%的网友支持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实行分省命题以来,各地已经形成了反对统一考试的既得利益集团,其冠冕堂皇的理由无非是地方多元化和大学自主权。真不知论者究竟是在主张美国的统一考试(SAT)破坏了美国的地方多元或损害了美国大学自治,还是中国如此“地大物博”,连数理化或中英文语法也带上了“地方特色”。如果统一考试限于测试考生逻辑推理、数理分析或语法基本能力,那么“地方特色”显然是胡扯,而将统一考试和大学自主人为对立则不是出于无知,便是别有用心的混淆。不错,中国目前也有少数重点大学实行全国统一的自主招生考试,甚至每年都会制造出点“花边新闻”,但由于这种考试是建立在不统一、不公平的招生制度基础上,并对外地考生甚至本地非重点中学的考生实行更严重的歧视,现行自主招生考试制度已经失去了社会公信力。

只有在全国实行统一考试,在此基础上平等录取各地考生并适当照顾边远地区考生,中国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才能符合宪法第33条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也才能承载起公平选拔人才的使命并满足中国公众的期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