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一路向西安
仲春时节,记者来到西安。走出西安火车站,享誉世界的古城墙迎面而立,恢弘大气,坦坦荡荡,迎接着八方来客。
西安是北京考生京外求学热选城市之一。这里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8所“211工程”大学,其中西交大、西北工大、西北农林大学还是“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这里的重点大学多以理工科见长,其特色专业在全国排名位于前列。
彩陶鱼纹盆告诉我们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千人千面的兵马俑告诉我们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在这里建都,张骞从这里出发,踏出一条丝绸之路,玄奘从这里出发,带回丰富的异域文化。西安保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存,堪称中国的天然历史博物馆。千年文化的熏染让这个城市拥有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精神,这些特点与同样是古都的北京相契合,吸引着北京考生前往求学。
本报记者到校园、实验室、餐厅和宿舍实地采访,与招办主任交谈,和在此求学的北京考生开座谈会、吃学生餐。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但还是希望能有助于加深考生和家长对西安高校的了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培养IT精英的摇篮
我们来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校园里樱花灿烂,几位学子在树下晨读,操场上人们在晨练。校园内的延安路、张家口路等路名,记录着西电的搬迁史。行政楼旁立着首任校长王诤的铜像。
校招生办主任毛立强讲述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史。
1931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缴获的战利品中有一台无线电收报机。就是这台收报机让红军接收到敌军的无线信号,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中央军委当即决定培养自己的无线电技术人才,成立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也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
这所大学从建校起就是军校,是国防通信人才的培养基地,是1959年中央首批批准的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20世纪60年代,学校就以“西军电”之称蜚声海内外,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79年来,该校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毕业生,产生了100多位解放军将领,培育出10多名院士。大家熟知的联想CEO柳传志、欧洲科学院院士、纳米专家王中林、“神五”“神六”飞船副总设计师杨宏等都毕业于该校。西电先后承担了“863”、“973”等1600余项重大项目,为民族电子工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电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其中,南校区是新校区,位于美丽的终南山脚下,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设备一流。从2004年起,本科生在这里学习。
电子信息独具特色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制、科技攻关和工程研发,创造了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多项第一,包括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我军通信装备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这些都与西电的特色和专业实力密不可分。学校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还拥有2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8个本科专业。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全国排名第二,“电子科学与技术”全国排名第六。毛立强说,学校现有特色专业11个,包括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网络工程、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方向)、软件工程(WEB工程与信息系统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8名学生两室一厅
我们接触到的北京考生对学校的住宿条件交口称赞,说一到校就住进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间。南校区有三组宿舍楼区,分别以竹园、丁香和海棠命名。楼前楼后是绿地、花草和小广场。行走其间,仿佛到了某个高档小区。走进海棠公寓楼,记者看到门口有监控摄像头,出出进进的人通过摄像头显示在宿舍安保人员的电脑屏幕上。电脑旁边是一台微波炉,工作人员说这是为学生免费加热食品的。走进两室一厅的宿舍,两个房间各住4人,上床下桌,配有宽带,学生可自由上网。两个卫生间和一个盥洗室可让8位学生轻松洗漱,并且有地热水可供学生洗澡。厅里摆放有电视和学生的哑铃、足球等健身器材,是学生休息娱乐的地方。顺厅望去是一个阳台,上面的晾衣杆上挂着洗过的衣物。
三座宿舍楼各配有餐厅,餐厅里有各地小吃,当然,还是陕西风味小吃最正宗。学生吃饭、住宿在一起,不用来回跑,节省了时间。来自运河中学的高雅婷听爸爸同事说西电住宿条件好,食堂小吃好吃,就报考了西电。“竹园餐厅饭吃,我们有时就舍近求远了。”小高笑着说。
不管文理都学编程
作为老牌的电子信息类院校,西电的信息与电子学科全国闻名。学校的本科生教学一直渗透着这种特色。不管文理,大一基础课都学编程,文史类学生还辅修电类课程,学生毕业后“文武双全”。一些学生起初不理解,到工作岗位后,才明白母校“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让人受益终生。
在实验楼,我们看到许多实验室里都有学生在做实验,有的还有老师在讲解。西电有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等4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养学生的基础动手能力。每位学生都要在工程训练中心的铣、刨等全套金工机床上实习一周,并做出一件产品。毛立强说,学校的大多数实验室面向所有学生开放。大三、大四的优秀学生还可跟随导师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为学习深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图书馆是学生去得最多的地方,除了上课,学生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在图书馆度过。在电子阅览图书室里,许多学生在网上浏览。大四生程蕾正在网上查毕业论文所需资料。她说,西电的电子图书很全,在这里可以查询到每门课程的相关资料。北京考生沈丹琪告诉记者,西电学生特别爱学习,图书馆一天到晚人满,不管是考前考后,都要占座,自己也是近朱者赤,不敢有丝毫懈怠。
招办主任谈
北京考生综合素质高
西电招办主任毛立强这样评价北京考生:每年西电从北京招生百人左右。北京考生刚来西电时,高考分数不占优势,但综合素质高,很自信,很阳光。到校后,他们能很快融入集体生活,并逐渐显示出出色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各个社团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这些学生让校园更具青春活力。
计划在京招收90人
毛立强说,西安高校中,西电在京投放计划最多。今年在京计划招收90人,其中理工类81人,文史类9人,略少于去年的98人。最终录取人数可能会高于计划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专业录取分数较高。
西电在京最低录取线在一本线上10分左右,分为一本线上100分左右,平均分在一本线上50分左右。毛立强说,相关专业看似有冷热之分,录取分数也有差别,但专业课相似,最后的就业差别不大。专业录取方面,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间有3分级差,后面的志愿之间无级差。他建议北京考生服从专业调剂。
北京考生学在西电
吴博,毕业于北师大良乡附中:西电的学习氛围好,还没起床就听到楼下有人读英语,自己不由自主加入其中。
王乔楠,毕业于十一学校:高三和同学相约报外地大学,4年回来就是男子汉了。上大学前虽然也住校,但没洗过一件衣服。到西电后,第一次洗衣服时只好打电话向妈妈请教。刚来时,不想父母想同学,第一个月,电话打爆了。后来发现西电同学挺好的,很义气。
李俊腾,毕业于十一学校:对西电很满意,校区漂亮,学习风气浓厚。西安好像比北京气候好一些,冬天没那么冷。现在每天6点半起来跑步,周末自觉上自习。每月700元就够花了。
高雅婷,毕业于运河中学:从没想过要到外地上学,听爸爸同事说西电是一所很有实力的院校,吃住条件都很好,就报考了。现在还是有点想家,每天都给妈妈打电话。但我知道,4年很快就会过去,我会为未来拼搏。
李钟驹,毕业于日坛中学:男孩子应该到外地见世面、开眼界,要把自己锻炼成能经风雨的人,不要老窝在一个地方。
记者感言
穿行在芳草萋萋、繁花盛开的校园,你会发现,这里有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和教学楼,有治学严谨的教授和学者,有舒适温馨的宿舍和餐厅,有手捧书本的学子。
这里有大楼亦有大师。家长们,让孩子在这里读书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千里走高校:西安电子科大校园文化及招生特色
浏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