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政道的生活方式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已82岁高龄了,但仍然没有停止研究工作,每天进行物理演算。他的方式是“随时工作”,累了睡上两三个小时,然后起来接着做,有时甚至拔掉家里的电话线,专心于物理推演。
现在,他每天仍要“生产”出几十页手稿。仅2006年一年,他就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研究的都是理论物理界的前沿问题,如黑洞、暗物质、中微子等。
科学家朱光亚、周光召评价道:“耄耋(màodié)之年,他仍在挑战物理。这样的年龄还能有如此科学成果,在科学也是十分罕见的。”
李政道说他的生活中没多少娱乐,但“我没觉得什么苦啊,因为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
2.做一只优秀的兔子——朱德庸
台湾漫画家朱德庸凭借《双响炮》、《涩女郎》等作品红遍了亚洲。少有人知的是,他并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美术训练,也不是什么高材生,相反,未成名前的朱德庸还是许多人眼里注定要失败的人。
从读幼儿园起,朱德庸就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课堂上老师让默写生字,他永远写不对笔画;老师让背乘法口诀,他背了一遍又一遍就是背不住……为此,老师经常将他撵出教室罚站。在上学的十多年里,朱德庸不断地转学、插班、留校察看,甚至连上补习班都惨遭劝退。朱德庸的父母为他伤透了脑筋。
有段时间,朱德庸认为自己非常笨。后来才懂得,那不是笨,而是学习障碍。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多种类型的,他天生就对图形敏感,而对数字迟钝。因此,他只有在画画时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朱德庸开始观察生活和各种各样的人,并试着将不同的人物脸谱画下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漫画公开发表了,这更鼓舞了他。当《双响炮》红遍台湾时,朱德庸已声名斐然。
朱德庸说:“我相信,人和动物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比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兔子有高超的奔跑、弹跳力,所以它们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但其中有很多人只能是兔子。我们为什么放着很优秀的兔子不当,而一定要当很烂的老虎呢?”
3.李大钊善待“糟糠之妻”
李大钊幼年时父母双亡,靠祖父抚养。他十一岁时,祖父就按当地的习惯,给他娶了媳妇。比他大八岁的媳妇赵韧兰是个厚道老实的乡下女子,她勤劳朴实,全力操持家务,处处体贴李大钊,想方设法资助李大钊读书。李大钊十八岁时到天津投考北洋政法专门学校,当时,家境已很贫穷,全靠赵韧兰一人操持,典当挪借,才为他筹足了盘缠。
后来,李大钊东渡日本,留学深造。于1916年学成回国,在北京大学当了教授。其时,李大钊刚三十出头,才华正茂,赵韧兰已年近四十了。可是,李大钊并未嫌弃她土气、老气,对她的爱恋和体贴比过去有增无减。在北京居住期间,常有很多知名人士到李大钊家拜访。每当客人光临,李大钊总要把缠着小脚、目不识丁的赵韧兰请出来和客人见面,有时还要帮着妻子换衣服,扣扣子,细心地拉平衣襟。许多客人见到李大钊这样对待自己的“糟糠之妻”,都钦佩不已。
平常,李大钊回到家里,总要帮助妻子料理家务,一点也不拿名教授的架子。
李大钊在爱情问题上的忠贞不贰,不仅为友人称道,连他的政敌也为之折服,承认李大钊确实“有气节有操守”,当之无愧地属于“慷慨悲歌之士”。
4.谭嗣同的壮举
稍微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都记得谭嗣同那句惊天地泣鬼神的名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稍微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也都知道1898年9月21日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的拒绝逃亡和从容待捕;知道他于23日被捕,28日“六君子”就义于菜市口;知道谭嗣同临刑前的慷慨赋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也都知道谭嗣同受刑的壮烈场景。谭延闿写道:“临刑神采扬扬,刃颈不殊,就地上劙(割、劈之意)之三数,头始落,其不恐怖,真也!”
海子,原名查海生,人们习惯称他为“北大诗人海子”,1964年出生在安徽怀宁,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他曾长期不被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的诗人。他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环境下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
海子一生短暂却成就卓著,是当代学院派新诗人的代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他的抒情短诗中的佳作。这首诗共三章。第一章虚构一幅自由独立、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图景,一股清新潮润的气息扑面而来。第二、三章表达对亲情友情的珍惜,一股温暖甜美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首诗两次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都表达美好的情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诗人心怀始而热情开放,终而收合封闭。表明海子这首诗在情感的清纯、明净、世俗化的背后蕴蓄着某些复杂性、矛盾性的东西。:“面朝大海”本来是面对空旷、虚无,但海子独具慧眼,竟然看出了“春暖花开” ,“春暖花开”是诗人的“心画”,是梦想的温柔之乡,寄托着诗人无限渺远的情思遐想。
孤独寂寞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既是诗人也是海子生前好友的西川说:“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则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 他的孤独并不是社会疏远了他,而是在他受挫后他有意识的自我封闭自己,把这种寂寞和孤独转移到诗歌创作中去,开辟自己的精神乌托邦,这一点常人是不理解的。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他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这是一个真实的海子。他认为,诗就是把自由和寂寞还给人类的东西。在其绝命前写下的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这是海子在绝望之际对恋人的祝愿:“给每一条小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把幸福留给了他人,而自己忍受的是莫名的不可排除的孤独和寂寞,这就是海子。封闭的自己,平时与人交往不多,现实的压抑,加上几次都与爱情擦肩而过,使得他更像一个孤独的孩子。海子实则是一个孤独的吟唱者,一个内心空灵的诗人,表面上他孤独,但他通过写诗,构建着诗歌大厦,独自品享着寂寞的美丽,他又是一个精神的富足者,永远沉湎于自己想象中的精神家园。思想者总是孤独的,一个人的思想越是深刻,他就越难在生活中找到知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清醒,往往意味着痛苦!
海子的抒情短诗具有一种超越时空和侵入人血液和灵魂的巨大力量,加上其身世经历的悲剧性,更促使了其短诗的不朽。可以这样说,1989年3月26日海子的离去,标志着中国当代诗歌纯粹歌咏时代的终结。直至今天,我们也没有看到比海子的抒情诗更纯粹的抒情诗出现。
1.李政道的生活方式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已82岁高龄了,但仍然没有停止研究工作,每天进行物理演算。他的方式是“随时工作”,累了睡上两三个小时,然后起来接着做,有时甚至拔掉家里的电话线,专心于物理推演。
现在,他每天仍要“生产”出几十页手稿。仅2006年一年,他就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研究的都是理论物理界的前沿问题,如黑洞、暗物质、中微子等。
科学家朱光亚、周光召评价道:“耄耋(màodié)之年,他仍在挑战物理。这样的年龄还能有如此科学成果,在科学也是十分罕见的。”
李政道说他的生活中没多少娱乐,但“我没觉得什么苦啊,因为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
2.做一只优秀的兔子——朱德庸
台湾漫画家朱德庸凭借《双响炮》、《涩女郎》等作品红遍了亚洲。少有人知的是,他并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美术训练,也不是什么高材生,相反,未成名前的朱德庸还是许多人眼里注定要失败的人。
从读幼儿园起,朱德庸就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课堂上老师让默写生字,他永远写不对笔画;老师让背乘法口诀,他背了一遍又一遍就是背不住……为此,老师经常将他撵出教室罚站。在上学的十多年里,朱德庸不断地转学、插班、留校察看,甚至连上补习班都惨遭劝退。朱德庸的父母为他伤透了脑筋。
有段时间,朱德庸认为自己非常笨。后来才懂得,那不是笨,而是学习障碍。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多种类型的,他天生就对图形敏感,而对数字迟钝。因此,他只有在画画时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朱德庸开始观察生活和各种各样的人,并试着将不同的人物脸谱画下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漫画公开发表了,这更鼓舞了他。当《双响炮》红遍台湾时,朱德庸已声名斐然。
朱德庸说:“我相信,人和动物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比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兔子有高超的奔跑、弹跳力,所以它们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但其中有很多人只能是兔子。我们为什么放着很优秀的兔子不当,而一定要当很烂的老虎呢?”
3.李大钊善待“糟糠之妻”
李大钊幼年时父母双亡,靠祖父抚养。他十一岁时,祖父就按当地的习惯,给他娶了媳妇。比他大八岁的媳妇赵韧兰是个厚道老实的乡下女子,她勤劳朴实,全力操持家务,处处体贴李大钊,想方设法资助李大钊读书。李大钊十八岁时到天津投考北洋政法专门学校,当时,家境已很贫穷,全靠赵韧兰一人操持,典当挪借,才为他筹足了盘缠。
后来,李大钊东渡日本,留学深造。于1916年学成回国,在北京大学当了教授。其时,李大钊刚三十出头,才华正茂,赵韧兰已年近四十了。可是,李大钊并未嫌弃她土气、老气,对她的爱恋和体贴比过去有增无减。在北京居住期间,常有很多知名人士到李大钊家拜访。每当客人光临,李大钊总要把缠着小脚、目不识丁的赵韧兰请出来和客人见面,有时还要帮着妻子换衣服,扣扣子,细心地拉平衣襟。许多客人见到李大钊这样对待自己的“糟糠之妻”,都钦佩不已。
平常,李大钊回到家里,总要帮助妻子料理家务,一点也不拿名教授的架子。
李大钊在爱情问题上的忠贞不贰,不仅为友人称道,连他的政敌也为之折服,承认李大钊确实“有气节有操守”,当之无愧地属于“慷慨悲歌之士”。
4.谭嗣同的壮举
稍微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都记得谭嗣同那句惊天地泣鬼神的名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稍微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也都知道1898年9月21日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的拒绝逃亡和从容待捕;知道他于23日被捕,28日“六君子”就义于菜市口;知道谭嗣同临刑前的慷慨赋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也都知道谭嗣同受刑的壮烈场景。谭延闿写道:“临刑神采扬扬,刃颈不殊,就地上劙(割、劈之意)之三数,头始落,其不恐怖,真也!”
史铁生,北京市人,“文化*”初期响应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农,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后返回北京潜心于文学创作,现为专业作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等。《我与地坛》(1991)是作者对自我在过去十年写作在内容、思想、形式和写作行为本身进行解剖,为写下去(活下去)寻找理由。“我从双腿残疾的那天,开始想到写作。孰料这残疾死心塌地一辈子都不想离开我,这样,它便每时每刻都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活着?——这可能就是我的写作动机。就是说,要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
史铁生曾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不断的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心魂,看这心魂的可能与去向。”这段话也是对他作品的的诠释。
在这个荒芜的园子里,作者化了几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思考和解读。这一过程是艰苦的,但也是必要的。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经历了哪些肉体上的挣扎和心灵上的洗礼。且看史铁生对生与死的思考,他认为:“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就是说,死是目的,生便是过程,所以,史铁生把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改成了“不知死,安知生”,所以,他这样告诉别人,“人有时候太看重了我们要回到虚无里去,结果忘了我们本来从虚无里来”。在他的另一首诗歌里,史铁生这样写到: “午后,如果阳光静寂/ 你是否能听/ 往日已归去哪里?/ 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极处 时间被忽略在存在中 / 生死同一” “生死同一”,即过程就是目的,死是一种回归。史铁生眼里的死,有着回家的温馨。
史铁生能够领悟生命的内涵,首先,在于他战胜了自己的残疾。前面说过,史铁生最崇拜的明星是卡尔"刘易斯,但他们见面的时候,史铁生却没有丝毫卑怯的阴影。因为他意识到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9秒99的卡尔"刘易斯也不例外。而此后卡尔"刘易斯输给了约翰逊。在《我的梦想》中,史铁生说,“后来知道,跑进9秒79的约翰逊战胜卡尔"刘易斯是服用了兴奋剂,对此,我们该说什么呢?约翰逊的故乡牙买加的人们这样说,‘约翰逊什么时候愿意回来,我们都会欢迎他,不管他做错了什么事,他都是牙买加的儿子。’这几句话让我感动至深。难道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爱吗?”在这里,史铁生深刻的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局限,而且还有比肉体残疾更严重的灵魂残疾的人,他们更需要同情和抚慰。因此,史铁生终于从残疾的阴影里走出来。记得原野在《人生》一诗中这样写道:人生,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 这中间的时光,就叫做幸福;人活着,当哭则哭, 声音不悲不苦, 为国为民啼出血路。人死了,让别人洒下诚实的泪,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 诗人用了朴实的言辞道出了生命的真谛。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或长或短,自有论道。而贯穿其中的生命的意义却是每个人毕生的追求。史铁生在这里也给提出一个重要的论题,人应该怎样战胜自己的苦难,开始对生命意义的探求。
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那段授奖词也许是对他最精当的概括:“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由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的电影《边走边唱》,电影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贯穿始终:“千弦断,天眼开。”这句话的背景是盲人琴师的师傅说过,弹断的第1000根琴弦能带来光明。盲人对于光明的渴望,残疾了双腿的人对于行走的渴望,从来不会停止,在史铁生的作品里,我们始终能够读到这样的渴望,他从来没有掩饰过。
5.谁都有可能走弯路
刘翔少年时,上海市普陀区少体校的跳高高级教练顾宝刚发现他的身体素质非常出众,便将他招入旗下练习跳高。刘翔从小就十分好强,练习非常刻苦,成绩提高很快。但横杆在快速提高一段时间后,再提高却变得困难起来。刘翔很着急,以为是自己用心不够,就加大了训练量,一段时间之后,收效甚微。
顾宝刚找到刘翔,无奈地表示:“你的腿如果再长5厘米就好了。以你现在的身高最多也就是个亚洲冠军。你好好考虑一下是否放弃跳高……”刘翔因自身的不足而非常痛苦,但他又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在顾宝刚的建议下,他开始改练跨栏。
日复一日,春秋流转。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赛场,刘翔羚羊般跨越一个个横栏,风驰电掣般第一个冲过终点,世界震惊。电视机前的顾宝刚感慨道:“他幸亏矮了5厘米。”
6.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是众所周知的世界作曲家。1796年,贝多芬才26岁,就创作了最初3首奏鸣曲。可是痛苦向他扣门了,由于治疗不善,他的耳咽管炎转为慢性中耳炎,听觉越来越衰退。1820年,他的两耳完全失聪,这对听觉要求比别人更完善的作曲家来说,是个多么大的打击啊!
贝多芬没有屈服。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为了克服失聪的困难,他就坐在乐队近旁,看乐器演奏和演员歌唱。到了晚年,这个办法也不顶用了。他就用一支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在作曲时用来“听”音。他一生给人类留下了9部交响曲、32首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等等,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感悟:人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这仿佛注定了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将遭遇各种困难和折磨。如果比一味追求顺境,就会失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是无法抵挡外面的风风雨雨的。还是巴尔这扎克说得好:“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7.罗丹——贫苦中的选择与奋斗
罗丹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在渡过三年艰苦而勤奋的学习时间后,罗丹踌躇满志,准备投考巴黎美术学院。
然而,学习美术需要很多的钱,这是贫苦的家庭所无法承受的,罗丹在痛苦的思考之后,他决定选择学习花费很少的雕刻艺术,因为雕刻的材料主要是不要钱的泥巴。这一选择后来造就了一位的雕刻大师。但当时,勒考克把罗丹介绍给当时的雕塑家曼德隆(Hippolyte Maindron 1801-1884),让他做为推荐人在罗丹的入学申请书上签字,但这也没用,罗丹落选了。第二年依然落选。
第三年,一个老迈的主持人在罗丹的名字旁边干脆写上:“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就这样,未来的欧洲雕刻巨匠,竟被巴黎美术学院永远拒之门外。这对渴望成为雕塑家的年轻的罗丹,是一个沉重打击。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罗丹心爱的姐姐玛丽因失恋而入修道院了,两年之后,因病去世。罗丹的精神在这双重打击下彻底崩溃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当了一名修道士。后来,罗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边,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始了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他最终成为一代大师。
8.皮尔·卡丹——放弃梦想,成就辉煌
皮尔。卡丹——还是一个15岁的男孩时,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舞蹈演员。他想,自己未来的生活应该是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接受人们的鲜花和掌声,接受崇拜者的赞美和拥抱,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按照父母的安排,到一家缝纫店学艺谋生……
在痛苦之中,皮尔。卡丹给当时一位的舞蹈艺术家写信,诉说了自己苦闷。没有想到那位艺术家很快给他回了信,在信中告诉他:人应该先学会解决生存问题,再才谈得上追求理想,你应该听从你父母的安排。皮尔。卡丹看了信后,欣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到巴黎一家裁缝店当了学徒。
皮尔。卡丹似乎天生就具备做服装的才能,仅两年工夫,他的手艺就已经超过了他的师傅。他常常设计出一些款式新颖的服装,很受当地小姐们的青睐,不时有人上门请他专门设计女装。后来,他发明了服装生产流水线,开始大批量生产时装。
今天,在120多个国家与地区,每天有20万人在600多家工厂里生产着他的800多种不同的专利产品,其中包括“皮尔。卡丹”和“马克西姆”两个牌子。梦想做舞蹈家的皮尔。卡丹只能做一个裁缝,可是他照样成了世界顶。
5.谁都有可能走弯路
刘翔少年时,上海市普陀区少体校的跳高高级教练顾宝刚发现他的身体素质非常出众,便将他招入旗下练习跳高。刘翔从小就十分好强,练习非常刻苦,成绩提高很快。但横杆在快速提高一段时间后,再提高却变得困难起来。刘翔很着急,以为是自己用心不够,就加大了训练量,一段时间之后,收效甚微。
顾宝刚找到刘翔,无奈地表示:“你的腿如果再长5厘米就好了。以你现在的身高最多也就是个亚洲冠军。你好好考虑一下是否放弃跳高……”刘翔因自身的不足而非常痛苦,但他又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在顾宝刚的建议下,他开始改练跨栏。
日复一日,春秋流转。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赛场,刘翔羚羊般跨越一个个横栏,风驰电掣般第一个冲过终点,世界震惊。电视机前的顾宝刚感慨道:“他幸亏矮了5厘米。”
6.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是众所周知的世界作曲家。1796年,贝多芬才26岁,就创作了最初3首奏鸣曲。可是痛苦向他扣门了,由于治疗不善,他的耳咽管炎转为慢性中耳炎,听觉越来越衰退。1820年,他的两耳完全失聪,这对听觉要求比别人更完善的作曲家来说,是个多么大的打击啊!
贝多芬没有屈服。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为了克服失聪的困难,他就坐在乐队近旁,看乐器演奏和演员歌唱。到了晚年,这个办法也不顶用了。他就用一支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在作曲时用来“听”音。他一生给人类留下了9部交响曲、32首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等等,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感悟:人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这仿佛注定了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将遭遇各种困难和折磨。如果比一味追求顺境,就会失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是无法抵挡外面的风风雨雨的。还是巴尔这扎克说得好:“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7.罗丹——贫苦中的选择与奋斗
罗丹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在渡过三年艰苦而勤奋的学习时间后,罗丹踌躇满志,准备投考巴黎美术学院。
然而,学习美术需要很多的钱,这是贫苦的家庭所无法承受的,罗丹在痛苦的思考之后,他决定选择学习花费很少的雕刻艺术,因为雕刻的材料主要是不要钱的泥巴。这一选择后来造就了一位的雕刻大师。但当时,勒考克把罗丹介绍给当时的雕塑家曼德隆(Hippolyte Maindron 1801-1884),让他做为推荐人在罗丹的入学申请书上签字,但这也没用,罗丹落选了。第二年依然落选。
第三年,一个老迈的主持人在罗丹的名字旁边干脆写上:“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就这样,未来的欧洲雕刻巨匠,竟被巴黎美术学院永远拒之门外。这对渴望成为雕塑家的年轻的罗丹,是一个沉重打击。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罗丹心爱的姐姐玛丽因失恋而入修道院了,两年之后,因病去世。罗丹的精神在这双重打击下彻底崩溃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当了一名修道士。后来,罗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边,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始了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他最终成为一代大师。
8.皮尔·卡丹——放弃梦想,成就辉煌
皮尔。卡丹——还是一个15岁的男孩时,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舞蹈演员。他想,自己未来的生活应该是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接受人们的鲜花和掌声,接受崇拜者的赞美和拥抱,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按照父母的安排,到一家缝纫店学艺谋生……
在痛苦之中,皮尔。卡丹给当时一位的舞蹈艺术家写信,诉说了自己苦闷。没有想到那位艺术家很快给他回了信,在信中告诉他:人应该先学会解决生存问题,再才谈得上追求理想,你应该听从你父母的安排。皮尔。卡丹看了信后,欣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到巴黎一家裁缝店当了学徒。
皮尔。卡丹似乎天生就具备做服装的才能,仅两年工夫,他的手艺就已经超过了他的师傅。他常常设计出一些款式新颖的服装,很受当地小姐们的青睐,不时有人上门请他专门设计女装。后来,他发明了服装生产流水线,开始大批量生产时装。
今天,在120多个国家与地区,每天有20万人在600多家工厂里生产着他的800多种不同的专利产品,其中包括“皮尔。卡丹”和“马克西姆”两个牌子。梦想做舞蹈家的皮尔。卡丹只能做一个裁缝,可是他照样成了世界顶。
高考优秀范文:名人名事
浏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