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四川卷政治试题点评

浏览 8

总体印象:试题难易度适中,专注于考查学生身边的重大时政,倾向于测试学生对具体知识的把握,对具体问题的解决。

  具体而言:

 一、客观题部分,试题易、中、难层次明显,尤其重视考查基础,占到了客观题部分的50%以上。

  1、容易题目,注重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关系、概念的理解与把握。如24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25题考查 “通货膨胀”这一经济现象,以及商品价格总额与商品价值总额两个易混概念;26题考查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27题考查第三产业发展的效应;28题借助金融危机为背景,考查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35题借助低碳现象,考查家庭消费。

  2、中等题目,重点考查学生对当前的时政现象及用语的理解运用能力,符合考纲要求。如31题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讲话,渗透着我国政府的性质其组织活动原则;32题考查“民族地区”发展,渗透着我国政府在民族工作中坚持的原则及制度;33题以哥本哈根会议为背景,考查认识论,解题关键在于读懂题干信息;34题,同样以哥本哈根会议为背景,考查国际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此题较为新颖,注重测试学生逆向思维。

  2、难度题目,符合高考考纲要求,强调测试考生研读信息、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9题属于文言文解读,要求考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语文功底;30题对“竹竿效应”的考查,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与理解能力,理解到“竹竿效应”的本质。

  二、主观题部分,总体难度不大,题目之间难易区分度较低,设问方式较为常规,易于学生下笔;同时注重考查教材细节知识(即某一具体知识)的运用,这一点可谓是近几年高考的方向,即改革了过去设问中的下大包围、大范畴模式,而更加强调学生对某一具体知识的识记、理解及运用,突出测试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38题:以当前社会较为热门的话题“收入分配、社会公平问题”入题,总体上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设问,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三个范畴主要考查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差距(是什么)及财政、税收在解决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差距中的作用(怎么办);国家职能(为什么);因果联系(为什么)。

  如39题:以当前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战略“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为背景,从哲学中价值观、政治中的科学发展观等角度,考查推进城市化建设中的科学发展思维。而两问的设问均较明确,着重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以上愚见不妥之处请斧正。(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龙结中学 杨 敏)

  (个人简历:杨敏,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龙结中学,高中政治教师,参加工作四年,已经担任两届高中文科毕业班教学工作及四年高中班主任工作,撰写的相关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荣获市、县教育部门表彰,毕业班工作曾获得“2008——2009学年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 资中县二00九年高中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及“二00九年高考政治学科全县涨幅第二名”等荣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