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生存的生命 民办高校需更多支持和重视

浏览 7

2010年很多民办高校的招生状况都创下了历年新低,今年全国高考考生比去年少了70万,但是全国公立高校扩招的步伐并没有放慢,致使很多二本院校的生源都吃紧,民办高校的招生情况就更不容乐观了。可想而知,在未来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将陷入残酷的生源竞争中。

一、国家政策扶持,公众依然歧视

然而就在这种严峻的生源下降的情况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指出应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

虽有国家的支持,但民办高校在生源、资金、师资等方面难与公立高校抗衡,这的确依然是一种现实。再加上部分民办大学鱼龙混杂、互相拆台的局面,每年在高校招生正在各地如火如荼上演时期,在招生的过程中尽管越来越规范,越来越透明,但各大高校之间的“抢生源”大战依然激烈,“高招”仍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目前我国的民办教育现在还面临着种种的现实困境: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缺乏配套政策,现有政策落实难度大。虽然国家已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但办学经费不足,资金单一。投资人常是一些本钱较少的对教育有抱负的工作者。因此,学校没有更大的资金支持,只能靠收学费进行维持。再加上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争夺市场,使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挤压,一些办分校,高等学校办独立学院,实际上是公办学校利用自己的品牌和权益在与民办学校争资源。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只批准民办本科大学43所,而1994年的1年中就批准大学办本科的独立学院202所。由于公办大学利用自己的品牌和设施与起步艰难的民办大学争生源,造成民办学校不得不垮台、关门和缩减,致使原有的1300所民办大学,到现在包括500所独立学院在内,也才剩下700所。

同时,中国人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下熏陶了几十年难免会对起步晚的民办高校带有歧视的眼光,这又是致使民办高校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一提到民办高校,人们的意识立马反应的基本都是质量低,成绩差,混乱等等贬义词,说到去民办高校的学生也直接定义为差等生,民办高校都是以赚钱为目的。其实不然。我们为何不摘下有色眼镜,再看民办高校呢?

二、多数公办高校继承了早期私立高校的优良基因

其实,民办学校中有少部分是以赚钱为目的,政府已允许的可以继续支持其通过办学取得回报,但一定要通过税收杠杆约束其运作行为。再有,扩招来的学生不是民办高校随便“捆”来的,而是家长和学生自愿来上的,是学生和家长用脚为民办高校投了票。如果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则会看到,民办大学实际上是为高考落榜生提供了一个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来改变人生轨迹的关键机会。

《科学时报》曾报道:世界上有至少一半以上的学校是民间举办的,更有很多名人、政要是由私立学校走出的。近30年来许多国家的私立学校都取得了大发展,私立学校构成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育对社会的进步功不可没。在近代中国,南开由中学到大学,可谓是最的私立学校。是20世纪民办教育领域的一大奇迹。南开的私立,不仅是办学资金要自筹,而且在文化精神上“自定”,在办学方针上“自主”。抗日战争期间,为中国培养了众多的社会精英,包括李政道、杨振宁、陈省身均由西南联大走出。

三、中国高等教育“民办化”是必然趋势

其实,民办高校能有今天的规模和成就,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民办高校具有以求生为根本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拼搏、创新变革的基因。在这样的动力和基因的驱使下,民办高校在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规范、自我净化和自我提升。不少优秀的民办高校看准机会,找准市场,充分利用灵活自主的办学优势,注重培养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成功进入高等教育市场,并且在就业率上屡创新高,赢得了学生及社会的好评。例如民办大学北京吉利大学在近十年来不断地探索改革创新,10年办学历程中,以先进的办学模式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人才,教育成果也得到社会首肯。当然,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民办高校规范发展的要求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人们更需要用无色的眼镜看民办高校,给予民办高校一定的生存、成长空间,积极去认识了解,探寻真实的情况,为孩子选择最适合的学校。而不是偏听偏信网上的各种流言,要知道,一个错误的学校选择可能会误了孩子的一生。当国家高喊着大力发展教育时,难道中国的教育仅仅是指公立大学的高等教育,国家投入公立大学的人力物力不可谓不多,但是培养出来的当代大学生为什么素质每况愈下呢?

民办大学毕竟很年轻,很单薄,虽然他充满朝气和活力,充满希望,但是道路依旧坎坷。公众不仅要大力提高对民办教育的认识,更要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那样,毫不动摇地把民办教育推上去。世界大学排名被远远抛在后面,诺贝尔奖60年与我国无缘的现实让公众不得不重新认识民办教育对我国教育发展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只要对各类学校都公平对待,优质的民办高校就一定会迅速崛起。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市场化、大众化趋势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公众还是应当对中国教育怀抱信心,更应当关注夹缝中生存的生命,给民办高校更多的支持和重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