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落榜 冤在哪

浏览 10

每一年的“国考”都像大浪淘沙一样将数以万计的考生分流,有的考生十年寒窗成正果,流向了梦想的丛林,而有的考生,却不小心触到暗礁,“高分落榜”又被冲回了原点,这时才突然发现,原来都是志愿惹的祸。

  ● 只知已,不知彼

  高分的考生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小骄傲,所以在报志愿的时候往往会体现出不冷静的表现,其实志愿不是成绩单方面的因素,主导高考坐标准确定位的至少还有除成绩之外的三个因素:

  1、 考生所在学校历年来的考取比例,也就是重点大学与一般大学的人数。这一点考良的是考生所在学校的教学稳定性,如果考生所在学校的升学率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那就说明考生的录取机率也会相对稳定。

  2、 参照所选择的大学在考生所在地区的招生人数和专业人数,再把考生在本校的实力摆到所在地区中权衡实力,从而推算出自己报考第一志愿的可靠数。

  事实上每所大学在各个省或地区招生人数是不一样的,所以调档线也是不一样的,如果说考生为本校的第一名,那么在该地区有80所同级别的学校,而报考的大学在该地区的招生人数为120名,那么考生报考所选大学就有95%的把握,反之,如果所报考的大学在该地区只招收60名学生,那么考生的风险就会很大。

  3、 所选择的大学在考生所在地区历年来的录取分数线稳定情况。

  ● 社会就业形式误导方向错误

  就业市场催生了“热门院校”、“热门专业”,所以高分考生的眼球全部聚焦在了热门院校和热门专业上,这也从侧面折射出大学的毕业生,无论是在就业单位的性质、层次,还是今后的发展、深造方面都优于一般大学。这一倾向使得部分考生不能正确地处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不能把个人的理想和未来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产生了偏颇,从而导致了这部分考生非大学不报、非热门专业不读,结果却纷纷落榜。受全球经济的影响,近年来报考商科的学生非常多,去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仅经济学一项,报考人数与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就为为10:1,可见就业形式导致的热门专业落榜系数也在加大。

  ● *者迷,拔高志愿走进“”怪圈

  填报升学志愿本是考生自己的事情,但由于受社会阅历的限制,考生仅凭个人的实力、意愿和兴趣,比较科学合理地填报出真正有利于自己今后发展和成才的升学志愿,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社会、考生家长和班主任老师有义务给考生填报升学志愿作参谋。然而,有一些中学由于“思想”作怪,常常拿自己的学校与其他中学作攀比,今年某某中学考了几个大学,明年自己学校也要考上几个大学,甚至暗地里要超过兄弟学校,所以在帮助学生参谋的时候,有意拔高志愿,不切实际地去报考某一大学或某一热门专业,结果造成部分高分考生落榜。

  高考填报志愿的风险是永远存在的,风险的大小取决于考生的实力和判断能力,高分考生更是要慎之又慎,否则高分落榜的惨剧要远比榜上无名更可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