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深刻改革 不以“高考状元”论英雄

浏览 7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新华社记者 吴晶)按照惯例,6月的最后一周是各地高考(论坛)分数公布的时间。相比往年,曾经高悬在中学门口“高考状元”“全市第一”等类似字样的横幅,正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强令禁止下,悄然隐退。

自2008年开始,山东省人民政府连续3年下发禁令,强调高考分数是考生的个人“隐私”,不得以任何形式统计、公布升学率,不得以升学率排名排队和奖惩,不宣传所谓“高考状元”。同时强调“保密”,不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考生报名信息、考试成绩以及录取信息。今年高考举行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提出淡化对高考成绩的宣传,并具体提出了高考成绩发布的“十不准”原则,其中包括不准利用考试成绩对学校进行排名,不准宣传炒作高考状元及高考成绩排名等。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也斩钉截铁地表示今年不公布“高考状元”。

对于这些地方的做法,教育部予以大力支持。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我们不赞成对高考状元进行宣传,也不赞成学校为高考状元开展全校范围的庆祝活动。要努力营造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强力推行“不拿升学率说事”,是釜底抽薪的办法。只有打破学校之间对高考升学率的恶性竞争,才能为学校和孩子“减压”,遏制愈演愈烈“应试风”。

据他介绍,过去,每年高考结束后,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都会把学生分数下发给市地招办,各地、各学校对升学人数一目了然,依据升学率排名次、论奖惩,成为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并且奖惩砝码之重,越来越高,有的奖励出国游,有的发红包,有的甚至重奖小轿车。

一些基层地区甚至把升学指标分解到学校,升学率上不去,罢免校长职务。高考分数高了,地方政府脸上有光;学校社会声誉高,生源多,收入多,老师待遇也跟着提高。

如今,政府对高考升学率的“禁令”一出,许多老师都从过去公布成绩前夜的“一夜无眠”变成了“轻松自如”。因为成绩公布方式的调整,多数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不少,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再担心被别人议论。

然而,正如高考改革“破冰”的艰难非一日之功,高考升学率的一纸禁令也不能完全遏止局部地区的“攀比”行为。

山东省副省长黄胜认为,对高考升学率的追逐归咎于不正确的政绩观,我们决不能像抓GDP一样抓教育。素质教育的宗旨应是“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亓殿强说,管住高考信息作为一项措施,尚不能从根本上破解应试教育的弊端,但‘不拿升学率说事’,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几年,就会逐步淡化升学率这一观念,教育就会逐步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轨道。

山东省实验中学校长刘堃说:“高考成绩不搞排名,会对山东高中教育、学生成长产生重大意义,高中教师可以从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学校也敢于吸引特长生来学习,有利于各所高中形成百花齐放的教学特色。”

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涉及到教育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势必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有专家认为,在素质教育推进的起始阶段,一些地方以高压态势、以行政处罚为手段处理问题,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然而,对不规范办学行为长期采取高压态势,终非治本之策,关键是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政绩观,同时真正建立起素质教育评价和多元人才评价的科学机制。

亓殿强认为,给升学率松绑只是一小步,却是政府对教育评价的一次重大转变,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政绩观的体现,将为推进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