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的内裤遮不住消费时代的丑陋

浏览 5

今年5月,高考(论坛)前夕,一款名为贴身侍卫的学习短裤在市场上备受争议,原因是内裤包装盒上印的不是什么明星,而是五个2009年各地的高考状元,更雷人的是买这款内裤还会附送一本由状元们的经验汇总而成的所谓夺冠秘籍,黑白印刷本,约一万多字,据说全部由状元们撰写。(24日央视新闻1 1)

消费时代里,只要有客体需求,便会有买卖经济,更会有广告代言。即便是再古朴再单纯再无邪的领域,都会因为存在市场与利润而催生出新的产业。所以,我们也无需挂念抗震英雄宁浩,他是代言了十个广告还是二十个广告,会不会影响他的健康成长;更无需责苛那个天生的“大场面女孩”林妙可,这么早进行娱乐圈,会不会影响学习成绩。毕竟,在金钱与利润的诱导下,找几个孩子多喊几句“黄金圈”与“蓝瓶的”,也算正常现象。

这年头,啥样的消费经济都能出现。每个家长都渴望自家的孩子能成为自己向别人炫耀的资本与工具,所以,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传说中的状元。虽然,家长们也不知道,状元之后的就业与前景是否辉煌,可在“状元”的帽子里自欺欺人的那份虚荣,却是别人说不得的。于是,“状元经济”应运而生。京新高速堵车能产生“堵车经济”;老人补钙能产生“一口气上五楼经济”;小孩长不高能产生“蓝瓶经济”;为了送礼方便还有了“送礼经济”……“状元经济”这本生意经,似乎也很正常。

这是价值规律的必然,我们也无需苛责什么。不过,凡事都得有个度的问题。找一帮状元来代言内裤,虽然也算市场正常行为,却容易给许多小孩子以这样的联想——穿了咱家的内裤,就能“天天向上”、考上状元。问题是,从来没有科学研究表征过,穿内裤还可以有利于提高智力,这本是一上一下、一头一尾的两个部位,又是如何联系到一起的呢?难不成,将一群猴子穿上该品牌的内裤,智商很快就能与人类并驾齐驱了?

“状元经济” 不是不可以做,关键是看如何做。状元们介绍介绍有用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讲一讲某一门功课的特点与思路,合力出出书、搞搞讲座,也算是高考制度下的一种必然。但状元身上的所有特点,不一定都是优点,因为个别问题由状元变成“卖肉屠夫”的例子,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再就是,也不是所有高考状元的做法都可以拿来效仿,还有个个体差异的问题,最后落个“北枳南橘”就比较危险了。

内裤与状元,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可总有些人想借助于“状元市场”来制造广告效应。这恰恰就是消费时代的一种丑陋。在笔者看来,这种丑陋,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整个社会对于状元太过迷信,而没有“不让孩子考状元”的宽容;其二,商家也选错了对象,在浮躁的社会心态下,根本没有考虑清楚代言人与受众之间的关系。

这让我想到了在某杂志上看到的“一个女研究生(论坛) 给她未出生的孩子写的信”,信中说,“你不必钢琴十级,不必读牛津剑桥,不必挣大钱,不必出人头地,不必做任何用以满足我虚荣心的事。”消灭“状元经济”中这种丑陋,也只有从教育的去功利化入手,从消除社会对于状元的疯狂迷恋开始,让“状元经济”在供求关系中自生自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