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1
从6月22日开始,各地高考成绩都在陆续发布,伴随着成绩公布,各地教育部门发出通知,要求规范高考成绩发布,一些地方特别强调不准炒作高考状元。然而,不仅各学校、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炒作“状元”,而且国内的门户网站还为此设立了专栏,点开后,全国各地文理科“高考状元”一目了然。看点
看点 2
哪些人在炒作“高考状元”?一是出了“状元”的学校,只要是第一,就要炒作;二是出了“状元”的地方领导,只要是出在本地,就是领导的“政绩”;三是苦于找不到出路的媒体,想借此吸人眼球;第四是发愁卖不出产品的企业,找个“状元”做“代言人”。看点
看点 3
喜欢炒作“状元”的人,无非两种目的:一是为名,二是为利。为名的想往自己脸上贴金,为利的想把自己的腰包弄肥。看点
看点 4
“状元奖”,高考经济的“怪胎”。有高考就会产生高考经济,这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不健全的高考制度,就会“孕育”高考经济的“怪胎”。看点
看点 5
要给“状元热”降温,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媒体,不在于媒体公不公布状元,而在于无法逆转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状元文化,排名竞争的社会心理,以高考为指挥棒,以升学率为命根的教育机制。
新闻背景
2010年高考成绩相继出炉,高考状元再次惯性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状元母校拼命宣传的对象。很多门户网站在重要位置,以专题的形式对各省状元进行了汇总。点击进入即可发现,各省文理状元的照片,各科成绩,出自哪个学校等信息。更是有些媒体早早的就邀请状元们去做客,谈些考试经验,应试技巧,传经布道。显然,高考状元们都成了香饽饽,一考便声名鹊起,名利双收了。
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得对高考成绩进行排队,不围绕任何高分考生个人进行宣传”,但是,炒作“高考状元”的现象依然热度不减。热火朝天的炒作背后,折射出社会的浮躁心理。
分析
热炒高考状元的四大弊端
炒作“高考状元”之风屡禁不止,严重干扰和破坏了教育的健康发展。首先是冲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炒作高考“状元”,强化了单纯追求分数、名次的应试倾向,导致忽视德育、体育和其他方面必须的教育,使全面发展成为一句空话。
其次是搞乱了人才标准。什么是人才?并不取决于一次高考的分数,还需要走向社会后用实践来证明。众说纷纭的“第十名现象”、令不少人愤愤不平的高分高学历学生为低分低学历学生打工的现象,其实都在不同方面反映着人才的规律。但热炒高考“状元”加剧了单纯以分数论人才的偏向,使人们对成才标准、成才规律的认识简单化、单一化,客观上限制了对更多人才的培养。
第三是造成了多数学生的失败心理。在对高考“状元”年复一年的热炒之下,不仅大量落榜生成了失败者,那些考进一般院校的学生也充满了失落感。一个教育制度让大多数培养对象成了失败者,这样的教育制度还能是成功的吗?大量接受过十几年的基础教育的年轻人以失败者的心态踏入社会,对社会的消极作用和影响又将是何等深远?
第四是助长了教育和社会的浮躁心理。中学热衷于出“状元”、高校热衷于招“状元”,这些年来,对应试的研究已经成为一套很系统的学问,而且已经让不少人尝到了甜头。那些热衷于炒作“状元”的人往往就是既得利益者和企图继续牟取更大利益者。只讲短期效应,不管长远发展;只追求显性的分数,不研究成才的规律,使我们的教育体系变成了一架巨大的考试机器。
爆炒“高考状元”谁是幕后推手
浏览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