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营山西高考招录现场

浏览 4

勾绘考生档案流转“路线图”

  本报讯(记者黄泽雨)穿过一个鲜为人知的小门,经过两道武警战士把守的关口,27日上午9时,记者站在了今年我省高考录取的核心区域。

  它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宾馆,但在高考录取期间,因为全封闭式的管理,两道平时喜迎四方之客的大门紧紧关闭。从大门外望去,里面一片寂然,一副已经闭门停业的样子。但人们都知道,就是在这片神秘的寂然之中,每个高考考生不尽相同的命运都在这时“定形”。

  由最初的投档至最后的收到录取通知书,记者用一上午的时间勾绘出了一份档案的流转“路线图”。而在这里,一份档案就代表了一个考生。

  投档,三名工作人员同时完成

  宾馆二楼一间大的会议室,设着今年高考的投档组。全省36万多名考生的全部档案都汇集在这里。里面的陈设十分简单——16名工作人员,8台计算机,完成全省考生的志愿网上投递。投档组殷组长介绍说,所有考生的电子档案与学校之间的流转,都将在他们投档组完成。

  他们的工作说起来也不算很复杂——录取领导组按照要求发出投档指令后,投档组就通过投档模板程序在规定时间内向院校投档。投档按照院校计划、调档比例、各批次分数线以及考生成绩等设置程序,然后从高分到低分由计算机完成,每一批次都按照步骤公平、公正地操作。“每次投档必须是三名工作人员一起操作,两个人投档,一个人记录。需要修改信息,经过领导批准,必须是两个人一起操作。”“有没有可能把该录的考生漏掉呢?”记者问。“不可能!”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解释说,投档用的是一套软件系统,该系统有所有考生的信息,分类明确,不可能有不符合条件的考生“加塞儿”现象,或者被漏掉的,否则电脑程序就乱套了。

  如果一名考生的考试成绩已经符合了投档要求,那么这名考生的档案将从这里开始走出第一步。经过投档组投档,档案会通过电脑网络被传到相应的高校,等待高校的审阅。

  录检,维护录取公平、公正最重要的防线

  档案被传到高校后,高校会根据自己的招生章程对考生档案审阅,并做出录取的最后决定。省招考中心陈晓红告诉记者,我省的录取体制就是这样:“高校负责,招办监督”。而行使监督权的就是录检组。

  录检组设在三楼的一个大型会议室内,十多台电脑一字排开。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位工作人员。他们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陈晓红告诉记者,这里所谓的工作人员大都是各市招办的负责人,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做好监督,尽量为考生争取更多的录取机会,就是他们的“工作职责”。其中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一天光电话就能打接上百个。“投完档之后,院校要审核。根据院校要求,有的投档比例是1∶1.2,有的是1∶1,情况各有不同。录检处的每个工作人员各自负责一部分院校,监督院校是否有违规录取行为,查看院校退档理由是否合理。不能发生该‘走’的没‘走’,不该‘走’的‘走’了的情况。如果发现退档不合理,工作人员会与院校联系,让对方重新审核,这就关系到了这个考生的命运。”

  如果高校录取规范合理,档案就会从高校被流转到打印组。

  从投档到收到通知书,档案要过六道“关口”

  如果在录检那里没什么问题,那么这名考生就已经成为了一名“准大学生”。

  “录检”过后,打印组的工作人员要根据今年的《报考志愿指南》,在电脑上核对已录取考生的人数和分数,没有问题后才能打印出《山西省2010年普通高校录取新生名单》。随后,审核组的工作人员要对这个“花名表”再次进行书面审核,并签字、盖章。最后,现场工作人员将“花名表”寄给各院校,院校发放录取通知书。

  记者梳理后发现,从最初的投档到最后的收到通知书,一名考生的档案要先后经过投档、录检、审核、打印录取表、邮寄录取表、院校根据录取表发放通知书六道“关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