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在害孩子?八成人认为高考加分不公平

浏览 7

在一项关于中高考加分的调查中,八成参与调查者对中高考加分投反对票。面对“您认为中高考有必要实行加分政策吗?”这一问题,有84.8%的读者投了反对票,仅有15.2%的读者认可。而在关于高考加分的调查中,有84.2%的被调查者认为加分已不能体现公平,14.3%的人认为加分是否公平要视加分情况而定。记者对此采访了一些孩子在2010年参加中高考的学生父母,听听他们对于加分政策的真实想法。

  弹:

  “这样做其实是在害孩子,让符合加分条件的人有了优越感,而不能凭借父母的籍贯、民族、职业和祖辈的‘历史’等一些因素加分的孩子,可能会埋怨自己的父母甚至先祖,让他们产生畸形的人生观。要知道高考分数该是多么珍贵,多出1分就可以把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甩在身后,录取哪怕是0.5分之隔就可以让孩子与心中理想的大学擦身而过!”

  ——读者黄女士

  “2010年我的一位同班同学考上了北京市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可平时说实话以她的成绩要想上那所学校还真有点悬,后来我才知道她是凭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的头衔加了20分。可什么时候评的,为什么她具备评选条件,由谁来进行评的,这些班上的同学谁都不知道。近年来由于在省级优秀学生具体评选过程中,一些地方人为因素左右了优秀学生评比,甚至出现了‘徇私舞弊’等情况。我认为应该制定统一的制度规范,使各地所有加分考生的名单都应在考前就开始公示,让招考过程做到从政策制定到所有信息的详细内容都要完全公开,而且公开的范围要扩大。”——吴同学

  赞: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郑若玲认为,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政策是从整个少数民族群体利益出发,而不是单独针对因为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少数民族,这项政策不能因噎废食,在操作监管环节应更为严格。

  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看来,高考加分在目前仍有存在的必要性,需要完善,而不是取消。“为什么要加分?初衷还是对弱势群体的倾斜。目前只能通过加分来实现,少数民族加分、烈士子女加分都属于这个范围。真正的公平并不仅仅指机会平等,还有一个公正的问题,有人认为大家都不加分就是公平了,实际上这是对公平的误解。”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教授表示,对于照顾性加分,人们一般不会产生疑义,因为这是维护教育公平和正义的题中之意。“我甚至认为,对像烈士子女这类的考生,还可以在高考招生制度上加强扶持力度,甚至可以考虑在满足某些条件的前提下保送入学,因为家庭残缺了,小孩的成长更不容易。”

  看看他们的加分故事

  故事一:填错民族竟然成功加分

  小韩毕业于外省的一所民族院校,她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她们学校的一些加分“稀罕”事儿。

  有一次隔壁寝室的女生在和她聊天时,说自己全家都是汉族,但就高考填报时阴差阳错地填错了志愿,导致了自己由“汉族”变成了“羌族”,就这样平白无故地让自己比别人多加了几十分。

  故事二:艺术特长生加分不容易

  多多(化名)是某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在学校里,除了学习、社会工作以外,她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身份,那就是乐团的团员。高考那年,多多以一名艺术特长生的身份考取了现在这所学校,回想起这段经历,她坦言,走这条路并非易事。

  当听到现在很多同学为了能够加分而突击学习一门艺术或技能,多多表示一定的质疑。由于是学习乐器的,当年与她一同参加考试的同学基本上都是从小就学习,每个人的学艺年龄都有十年左右甚至更长时间,“虽然有时候天赋够好可以很快地学会某种乐器,但是现在的考试越来越严格,更多的试奏等都是考察全方位能力的,那样有目的性的准备不知道能不能过关呢。”多多觉得,机会都是留给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的,耕耘与收获很大程度上是成正比的。

  很多人认为不应该给予那些高水平运动员以及艺术特长生高考政策中的特殊待遇,对于这一点,多多觉得,“国家之所以有这样的政策也是为了鼓励那些有才艺的同学,毕竟走这条路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多多回忆当年为了考取艺术特长生,的确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当时高三上半学期,除了学业很重,还要坚持练琴,参加全市统一的测试,同时,为了能够有更宽的选择,当时还参加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举办的艺术特长生冬令营以及一些独立测评的学校的考试,整整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都是奔波于各个考场。”当拿到录取通知书,签了协议,也算是松了一小口气。

  在谈到以艺术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学校与其他同学相比学习生活上有什么不同时,多多坦言:“其实我们除了有定期的排练演出活动以外,其他时候包括专业的选择、平时的学习生活都没什么特别的。反倒是因为是特长生,平常的生活也变得比较丰富多彩。”多多上个学期还随学校的乐团去法国进行了交流演出活动,这让她大开了眼界。(广州日报 记者 黄瑶、李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