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天才”。但因高考成绩6分之差,省招办拒绝投档。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应届生孙见坤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学的门,却“搞不定”招办的章。
孙见坤在他的书房里
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天才”。但因高考(论坛)成绩6分之差,省招办拒绝投档。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应届生孙见坤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学的门,却“搞不定”招办的章。
“国学小天才”
19岁的孙见坤觉得自己“就像做了一场春秋大梦”。8月20日,他打开山西大学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一脸迷惘。
“我去读法学干嘛呢?”他自言自语道。这份通知书在孙见坤的书桌上躺了大半个月,和《诗经》、《论语》等线装书胡乱地叠在一起。
今年高考,除了参加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孙见坤还填了山西大学的历史专业作为第二志愿。最后,按他自己的说法,“神奇地”被调剂到了法律专业。
他与复旦结缘,是因为参加复旦大学为自主招生而举办的“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全国各地3000多名考生参赛,通过论文从中选拔出58人,今年1月进行面试。孙见坤递交的论文题为《<山海经>性质及成书年*》,这是他为自己正在撰写的《山海经新释》一书所作的序言。
面试时,考生和老师的身份相互保密。孙见坤记得,一个留大胡子、穿对襟棉袄的教授,一脸兴奋地跟他聊起“诗小序”。他还注意到,其他3位老师不时频频点头。
4位专家意见一致:希望学校一定要将孙见坤通过自主招生录取进来。
为了慎重起见,复旦大学特地另请了4位文史类专业的教授对孙见坤进行二次面试。前后8位学者评价一致,孙见坤被列入复旦2010年5%%的自主招生选拔录取试验名单。 “博雅杯”面试官之一、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章清这样评论孙见坤:“他是我见过的对国学最有钻研精神和天赋的学生之一,他对《山海经》的注释水平和见解,甚至高于在读的研究生(论坛) 。他对国学的执著,在我们近几年招收的学生中并不多见。我们几个对他面试后意见一致,觉得是个可造之才。”
复旦大学为了保持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博雅杯”的评委名单本是不解密的。章清是在偶然间“泄露了身份”。
高新一中一位退休多年但仍在师生中拥有很高威望的老校长,专门为孙见坤写了一封推荐信,称其为“难得一见的国学小天才”。
除复旦外,孙见坤还参加了两场自主招生考试。轮番面试之后,中山大学允诺,对他采取“一本线下10分录取”的优惠措施。四川大学自主招生的录取通知书上写道:“参加测试的专家认为,孙见坤在古汉语与历史知识方面确有专长,表现出类拔萃。”
在班主任何洁眼里,孙见坤是一名“正常的中学生”,模考成绩在全班排名“中等偏上一点点”,偏科比较厉害,数学、英语不行。同时,他迷恋希区柯克,喜欢上网。
“术业有专攻,我的脑袋好像就对其他的发动不起来。”孙见坤若有所思地摇摇头说道。从8岁开始,他迷上了国学,就像“周幽王迷上了褒姒”。他似懂非懂地翻看太爷爷传下来的几百本线装书,还有用小篆誊录得整整齐齐的文集。清末民初,孙见坤的太爷爷是当地有名的乡绅。到了孙爸爸这一代,则转行经商,“只有见坤继承了家族传统”。
几年下来,他阅读了近2000本经史典籍,说起话来,更是一字一顿、用上许多古文辞,“像个老夫子”。作文课上,语文老师对他感到头疼。无论写什么题目,他交出来的文章,和普通中学生相比,总显得“高深莫测”。
2007年底,这名高中生尝试着与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女儿、中山大学化学系教授陈美延通信,用的是文言文。他对三联出版社新出的《陈寅恪文集》中的观点,持有不同意见。在来往信笺中,陈美延对孙见坤的一些国学观点感到“钦佩”。至今,她仍然以为孙见坤是一个年长的学者,并称其为“先生”。 “同学们都叫我‘院长’!”孙见坤似乎对“先生”的称号并不满足。在同学中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只要关于国学的问题,孙见坤什么都懂,什么都能说。
去年,孙见坤通过14场激烈的全国比赛,进入央视大型国学知识竞赛《开心学国学》的决赛。他是选手中的中学生。在现场,孙见坤对于《楚辞》、《论语》等古代典籍的熟悉程度,让几个年龄比他大上十来岁的选手一致表示“汗颜”。评委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更是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盛赞这名高中生“万里挑一”。
“国学水平超过了一般的高中老师。”班主任何洁如此评价孙见坤。和很多老师、同学一样,她曾经认为孙见坤上复旦历史系,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遗憾的是,在今年高考中,孙见坤最为拿手的文科综合发挥失常,最后总分为553分,比陕西省一本录取线低了6分。而按照“博雅杯”的章程,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对他的要求是“达到一本线”。
8名教授请求录取落榜国学天才 招办拒不放行
浏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