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的“大师”被拦在门外,谁都会感到惋惜,但现在严格,拦下的只是极少数少年天才,一旦给了交易以改头换面肆意横行的机会,被拦在门外的,可能就是成千上万的“天才”。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西安市高三应届生孙见坤被称作国学天才,得到了复旦大学多位教授的高度认可。但由于其高考(论坛)成绩比陕西省一本录取线低了6分,未能达到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达到一本线”的要求,纵使8位复旦教授联名要求学校破格录取,依然遭到了陕西省招生办的阻拦。目前,孙见坤已收到山西大学法学院录取通知书。
求贤若渴,希望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复旦大学很可能要彻底失望了。正如该校招生办主任丁光宏所言,从制度上讲,陕西省招生办并不存在错误。如果他们对孙见坤网开一面放行档案,可称为“开明”;如果他们按照规章制度将孙见坤“卡”住,则可叫做“严格”。现在,并无错误的陕西省招生办就选择了“严格”,留给复旦大学的是惋惜,留给孙见坤的,则很可能是怨恨。
以公众的眼光来看这件事,陕西省招生办的做法虽然符合规章制度,但却有点不近人情:孙见坤没有关系,没有背景,他确实是以自身的才华征服了众多教授。这样的苗子,如果不能到心仪的高校去进行深造,对个人,对社会,都是个损失。让一个国学天才去读他毫无兴趣的法学院,这不是埋没人才,这是糟蹋人才!
现有的自主招生制度也一并受到抨击: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吗?当年,钱钟书数学考了0分,一样能进清华,现在,孙见坤的成绩仅仅比一本线低了6分,复旦就是死活要不到他。在僵化的高考制度下,还会有多少孙见坤被强行送到一个陌生的轨道?
这就是不开明的结果。但不管是惋惜、遗憾还是痛恨,人们首先都要承认,当今社会大环境下,严格才是维护高考公平的基础。具体到孙见坤身上,公众看到的是制度的僵化与缺陷,这是因为,孙见坤确实是个人才,是个不可多得的国学天才。但如果今天陕西省招生办为孙见坤开了绿灯,明天会不会又有教授推荐王见坤、李见坤,也请求招生办照此办理?
在招生问题上,严格与开明是对矛盾。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下,公众对于二者的倾向性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教授们既拥有学术权威又享有清誉,如果高校校长们只认学识不理权钱,公众自然希望招生办开明一些。但在眼下,天平显然是倾向于严格的。当个别教授、院士、校长们热衷于抄袭、剽窃、交易,哪怕只是少数人在这样做,败坏的也是整个高校的声誉。这样的大环境下,陕西省招生办宁可拦错,不能漏网,也在情理之中。
潜在的“大师”被拦在门外,谁都会感到惋惜,但现在严格,拦下的只是极少数少年天才,一旦给了交易以改头换面肆意横行的机会,被拦在门外的,可能就是成千上万的“天才”。现在我们还不具备把开明放在严格前面的社会基础,高考制度虽然不时受到抨击,被挑出这样的或那样的弊端,但至少,它很公正、很公平。
严格是基础,虽然,我们更追求开明。□评论员 隋海涛
“国学天才”被卡是严守规章的代价
浏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