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抓获以雷小涛为主的招考诈骗团伙。今年5月份以来,该团伙通过租住高校招待所,假冒高校校长、招办主任,向落榜考生家长兜售所谓“内部招生名额”,一周时间骗取6名家长的信任,获赃款105万元。
2010年高校招生本科层次录取工作陆续结束,各类招生诈骗活动也进入“猖獗期”。高考考得不好,很多考生和家长“病急乱投医”,而骗子往往抓住学生急于求学的心理,设下骗局,骗取钱财。
虚假招生
万变不离其宗,花样繁多总关“钱”
骗子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和理由来进行虚假招生?记者了解到,混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伪造虚假招生信息、鼓吹有内部关系、走特殊类型招生捷径、军校降分招收地方生等,是骗子集中使用的几种诈骗形式。除此之外,冒充高校招生“中介机构代理人”;谎称有“机动名额”或“特批指标”;把“自主招生”渲染成“自由招生”等,也是骗子常用伎俩。
2010年8月17日,教育部又通报一起涉嫌虚假招生宣传的案件。河北人周某建立了36个仿冒各省份招生考试机构的非法网站,宣传发布从其他正规教育资源或招生网站上采集的各类高校招生信息,并提供网上在线咨询、志愿填报和电话咨询等,网站内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周某还利用在“北京育人求学信息咨询中心”的身份,与北京市部分民办院校及普通高校的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签订代招学生协议,违规协助开展招生工作,并按介绍录取的人数由有关合作办学机构返还其提成费用。目前,公安机关已责令该中心进行整改,并关闭了涉嫌仿冒的非法网站,部分办学机构违规委托该中心参与招生的情况也在核实处理当中。
缘何受骗
“馅饼”变“陷阱”,侥幸心理是关键
万变不离其宗,“分不够钱来凑”是不法分子的各种行骗手段的共同特点。其实,行骗伎俩并不算高明,那到底是什么使得有些考生及家长对骗子的话深信不疑,心甘情愿去扔冤枉钱呢?
记者了解到,对相关招生政策的不了解,是导致考生家长被骗的直接原因之一。同时,考生及其家长从非正规渠道获取招考信息,招考单位对考生信息保密不当,也常成为诸多招生诈骗的始端。另外,部分考生家长对国家招生录取相关政策持怀疑态度,迷信只要有钱、有关系就能上好大学,抱着侥幸的心理相信不法分子散布的虚假信息,也是骗子屡屡得手的重要原因。
当然,“望子成龙”的心理也是导致一些考生家长上当受骗的主因。一位河南考生家长的说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心声:“孩子高考发挥不好,上不了大学怎么办?现在大学生一抓一大把。大学生就业都不容易,更别说没上大学的了,所以想尽各种办法,也得让他上大学。”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法分子为家长和考生送来一个又一个的“馅饼”,很多家长难拒诱惑,待清醒时才发现 “馅饼”变为“陷阱”。
如何防范
加大信息服务,让阳光普照高考招生各环节
招生诈骗多发期,考生和家长自身应该如何防范?
北京师范大学招办主任虞立红在接受采访时告诫考生和家长,防范招生诈骗,关键是相信国家招生政策的公平公正性,走正规招生渠道,不抱侥幸心理,并给出三点建议:
一定要从官方渠道了解、核实相关招生考试信息,不要相信小道消息。各省份招办网站以及高校官方网站会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如招生简章、录取分数线、录取名单等。
一定要走正规录取途径,高校录取新生均是经过各省级招办办理录取手续,未经过省级招办办理录取手续的无效。考生被录取后,相关信息可以在各省份招办查询到。
一定要相信国家招生政策的公正性。网上录取是相当规范、严格的,而且每个环节都有严密监控。招生简章公布后,各高校官方若没有特别声明,招生会严格按照招生简章录取学生,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等特殊途径招生。
有专家指出,不唯学历文凭是瞻,保持平和而健康的成才观和心态也非常重要。在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是一项选拔性考试,目的在于通过相应的选拔机制,将人才合理分流,势必会有一部分考生不能被高校录取,保持积极的心态是考生和家长的正确做法。高考招生是一项关系重大又极为严肃的工作,有着严格的制度与程序,落榜考生家长切忌因为心情急切而听信不法分子的谎言,给其可乘之机,更不能去走“歪门邪道”。
高招诈骗花样多总关“钱” 侥幸心理是关键
浏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