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导向装置显神通,“拆弹专家”不开颅巧拆颅内动脉瘤

浏览 7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脑卒中终生风险最高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脑卒中人数达1,318万,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240万且呈年轻化趋势,每5个人中约有2个人罹患脑卒中,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今天我们想大家介绍一种血流导向栓塞疗法,不开颅巧拆“颅内定时炸弹”。

“拆弹专家”巧拆颅内动脉瘤,患者转危为安

2019年11月,刘女士突发头痛、呕吐,经当地医院CT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出血性脑卒中,随即进行了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症状虽得到了明显缓解,但却出现了血管痉挛伴有肢体偏瘫。同年12月复查发现,刘女士的颅内动脉瘤不但复发了,还明显增大,随时可能再次破裂,需要立即二次手术。

然而,再次治疗的难度大增,让当地医院无从下手。经多方打听,该患者转诊至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以下简称“南方医院”)。该院神经外科亚专业科主任冯文峰教授表示:“该患者长在颈内动脉前壁上的复发血泡样动脉瘤,瘤璧非常菲薄,手术风险高;而且首次治疗时植入的支架也增加了二次手术的难度,但我有信心可以治愈她!”术中,冯文峰教授团队仍选择创伤小、恢复快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案——用弹簧圈辅助Pipeline™血流导向栓塞装置栓塞动脉瘤。术后,该患者动脉瘤未再显影,术后重建可见Pipeline™打开良好。“我们中心一直秉持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技术两种治疗方法并重的原则,并且有自由搭桥技术作保障。哪怕血管内介入手术不成功,还有外科手术作为“终极武器”。因此,本次手术过程虽然非常艰难,但我们始终很有信心治愈这个高难度动脉瘤,给患者一个完美的预后。”冯文峰教授说道。

据悉,以Pipeline™为代表的血流导向栓塞装置的出现,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理念从瘤囊内填塞转向血管壁的重建,开启了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时代。它能最大程度降低颅内动脉瘤再通和破裂风险,精准拆除“颅内的定时炸弹”,帮助患者减轻病痛、恢复健康、延长寿命。

普及脑卒中防治适宜技术,挽救万千患者生命

刘女士只是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治愈众多患者之一,却充分诠释了该中心一切为了患者的治疗理念和全国领先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水平。据悉,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组由漆松涛主任于1999年成立,是华南地区最早建立的神经外科亚专业组,治疗范围涵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脊髓血管病等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疾病,特别是复杂巨大动脉瘤、大型脑血管病畸形、复杂缺血性脑血管病等疑难脑血管病的复合手术治疗。凭借高超的医术及技术平台,该中心的手术量逐年攀升,2020年显微外科手术量已超过220余台,血管内介入手术量高达1,100余台。

南方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漆松涛教授表示,中国的脑卒中形势相当严峻,防治任务不可松懈,需要持续地提升诊疗水平,而脑卒中领域人才培养是其中的关键,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能够提高相关人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先进医疗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救治水平,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为普及脑卒中先进理念和技术,南方医院积极投身我国脑卒中救治人才培养之中。2021年5月29日,由中国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办公室和南方医院共同主办的脑卒中防治适宜技术(动脉瘤治疗)培训班在广州市召开,旨在推广规范诊疗行为,推动中国脑卒中管理水平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组紧跟脑血管病治疗的发展前沿,在华南地区率先应用全球领先的治疗理念及治疗材料,目前是国内首批、华南领先的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复杂动脉瘤的神经外科中心及带教导师单位,且自由血管搭桥技术治疗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复杂动脉瘤的经验等在省内位列前茅,已参与国家十三五计划课题3项,承担广东省科研基金6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

(通讯员:李晓姗、王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