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他对养生之术颇有研究,后人为其编纂的 12 卷《东坡养生集》详细记载了他的养生经验,实为我国古代养生之道资料难得的记载。 在《跋嵇叔夜养生论后》中记载:“东坡居士,以桑榆之末景,忧患之余生,而后学道,虽为达者所笑,然犹贤乎已也。以嵇叔夜《养生论》颇中余病,故手写数本,其一赠罗浮邓道师。”这段文字说明,苏东坡在颠沛流离 的晚年,深感研究养生学的重要。在苏东坡的宦海生涯,几经遭贬,最远到达罗浮(今广东)。
苏东坡在《上皇帝书》中说:“夫国之长短如人之寿夭,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是以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吐纳,不得已用药”,指出养生的一些大的原则。苏东坡认为坚强的体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得到的,必须长期坚持才行。根据《东坡养生集》上的记载, 总结苏东坡的养生之道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闭气服气养生法
1. 每夜子时以后,披衣起或只在床上拥被而坐,面东若南,盘足,叩齿 36 下。
2. 握固,即以拇指握第三或第四指,握拇指两手拄腰腹间。闭息,须先闭息以去虑,扫灭座相,使心澄湛,诸念不起,自觉出入息调匀,即闭定口鼻。
3. 内观五脏。肺白,肝青,脾黄,心赤,肾黑。先以五脏图挂壁上,使心中熟识五脏六腑之形状。次想心为炎火,光明洞彻,入下丹田中,待腹满气极,即徐徐出气(不得有声令耳听到)。唯出入均调,即以舌接唇齿内外, 漱炼津液,未得咽,复如前法,闭息内观,纳心丹田,调息漱津,皆依前法。 如此者三,津液满口,即低头咽下,以气送入丹田,须用意精猛,令津与气 谷谷然有声,径入丹田。又依前法为之,凡九闭息,三咽津而止。
4. 以左右手热摩两脚心,及脐下腰脊间,使其热透,须徐徐摩之,使微汗出亦无妨。然后以两手摩熨眼、面、耳、项,皆使其热极,再按捉鼻梁左右五七下,梳头百余梳而卧,熟睡到天亮。
(二)“和”、“安”养生法
苏东坡好仗义直言,不善迎逢,因此得罪权贵。自中年后,遭遇了人生 的最大挫折,贬官而致流放。四起四落,坎坷一生。但他始终对人生抱着积极的态度,并善于在困难挫折之际乐观自处,且有养生法宝“和”、“安”二 字。
《苏沈良方·问养生》中记载:养生在于“和”、“安”二字最为重要。 “安”即静心,以减少外界的诱惑;“和”即顺心,以顺和来适应外界事物的变化。 因为“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则生理备矣”。 苏东坡正是以此精神对待人生的一切不如意事情。
(三)适量饮酒养生法
苏东坡对酒的养生作用也有一定的认识。他说:“予饮酒终日,不过五 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大意是说酒只要饮得适量,是可以养生 的。苏东坡除了饮名酒之外,还精心酿制、经常饮用药酒,以祛病健体。他用木桂、菌桂、牡桂之类药材浸泡成桂酒,还在《桂酒颂》中博引历代本草和医学家关于“桂”药的药用功能的论述,确信常喝“桂”酒能“御瘴”。正 是因为他对各种养生酒有不解之缘,所以他在“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 出无友、冬无炭、夏无泉”的艰苦环境中,能免时疫、拒瘴伤。由此可见,酒确有通血络、温脾胃、润肌肤的养生之功。
(四)动静养生法
苏东坡强调要动静相结合,才能养生长寿。他主张动,“能逸而能劳”; 亦主张静,“心平气和”。为什么达官贵人很容易生病,而平民百姓很健壮呢?苏东坡是这样认为的:“夫风雨寒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贵人深居简出,行则坐轿,寒则厚衣,养之太过,所以易受寒暑;农夫小民,不问严寒酷暑,劳作于田间,劳动的锻炼使得他们祛病延年。正是因为他对动的重视,所以他经常登山,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为后人传诵的佳句。
在重视动的同时,苏东坡还推崇静。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心静,在《东坡养生集》中有记载:每天天刚亮,苏东坡就立即起身,盘腿而坐,练我国传统的保健功。他的静坐养生法要求坐姿端正、头颈正直、下颏微收、含胸 拔背、垂手,全身放松,排除杂气,自然呼吸,守神静志,意守丹田。这和现代的静坐要求一致,是一种良好的休息养生方法。
(五)饮食养生法
1.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民间广为流传一首他饮食长寿的诗:“宁 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东坡主张少吃肉,他 认为用少量的肉与蔬菜同炒,吃了会使人不胖不瘦,保持健美体形。同时,他还认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比吃肉更重要,从而主张在他住的周围要广植竹木。
2. 服姜可延年,麦田求野荠。苏东坡喜欢收集民间的延年益寿药方,其记载有一偏方若坚持不断服用,会高寿而童颜,即取生姜汁贮于器皿中,去掉上面的清黄液,将沉积在下面的白而浓的部分阴干为“姜乳”,用此姜乳同蒸饼或米饭相合,做成梧桐样丸药,每天用白酒或米汤送服 10 粒。同时,他还推崇吃荠菜,一次,他在给友人信中说:“今日食荠极美,天然之珍…… 君若知此味,则陆海八珍皆可厌也。”
3. 浓茶漱口,除烦去腻。苏东坡认为饮茶对人体大有裨益,它可“除烦去腻”。故他提倡“每食已,即用浓茶漱口”。他认为:“食后用浓茶漱口,一是烦腻即出,而脾不知;二是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