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14岁发现背部畸形,时隔7年,华丽“变身”迎接新生活

浏览 11

九月开学季,同学们都已经回到学校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在过去的暑假里,有许多家长趁着假期,带孩子来到医院矫正脊柱畸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骨外科黄东生教授介绍,在过去的7、8月份,南院骨外科共接诊了400余例脊柱侧凸的学生患者,在运动训练、支具佩戴等保守治疗基础上,完成了30多例严重畸形的手术矫治。

黄东生教授表示,很多患者来到医院就诊时脊柱侧凸已经十分严重,不得不进行手术矫治,所以尽早发现孩子脊柱问题十分重要。

手术前后小林背部对比图

少女14岁发现背部畸形,却拖了七年才治疗

21岁的女孩小林是这个暑期来就医的患者之一,其实,小林在14岁青春期就发现背部畸形,在潮州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凸。遗憾的是,当地医生跟她说要等到成年以后再治疗。由于自己也没什么不舒服,小林的父母也就没有再留意。接下来的几年,小林背部畸形越来越严重。直到这个夏天,在如花的年龄,小林却不敢穿漂亮的裙子。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才带着小林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畸形矫正中心就诊。

医生们检查发现,小林的脊柱明显向右侧弯曲,双肩一高一低,弯腰时可见右侧背部高高隆起的剃刀背。X光检查显示,小林的脊柱侧凸角度已经达到52度。“在发现脊柱畸形的早期,其实小林可以通过运动或者佩戴支具矫正,不致于青春发育期后侧凸变得这么严重而影响了外观体态,最终需要手术治疗。”黄东生教授介绍。

由于小林的脊柱侧凸已经没有了柔韧性,医生团队只能通过手术帮助小林矫正。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脊柱关节突截骨,通过椎弓根螺钉的杠杆作用和椎体去旋转,一点一点地拉直固定脊柱。手术以后,小林不仅背挺直了,身高也从165厘米增高到了170厘米,整个人变得婷婷玉立,她和家人都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

手术前后小林X光检查对比图

进行脊柱侧凸自查,家长“陪伴”是关键

“我们普查发现,广东地区脊柱侧凸的青少年人群发生率大约为2%,大多数是轻度的侧凸,及时纠正的话效果较好。要知道,脊柱畸形的角度每增加1度,矫正的难度和风险就会高10分,矫正的效果也会没那么满意。”黄东生教授介绍,很多患者来到医院就诊时脊柱侧凸已经十分严重,不得不进行手术矫治,所以尽早发现孩子脊柱问题十分重要。

如何发现孩子是否存在脊柱畸形呢?黄东生教授提到,关键还是“陪伴”二字。例如,陪孩子运动,可能发现孩子活动能力不足,因为脊柱畸形常常会影响肺活量,而游泳更可以直观看出孩子是否有脊柱畸形或者体态不正。陪伴孩子游戏,在孩子最放松的时候,更容易发现孩子双肩不等高、上身偏斜、背部两侧高低不平等脊柱畸形的症状。

目前,脊柱侧凸的原因不明。但黄东生教授表示,普查发现少运动、瘦长型身材的孩子发生脊柱侧凸比较多见,这些孩子还常出现脊柱旁肌肉不平衡、肌肉力量偏弱的情况。因此,家长应该督促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同时纠正孩子不良站姿和坐姿,也可以预防某些不良体态的产生和发展。

发现脊柱侧凸莫惊慌,对症治疗有“秒招”

黄东生教授介绍,脊柱侧凸分为特发性脊柱侧凸和先天性脊柱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原因不明,患者的脊柱椎体没有畸形,但发生旋转、倾斜等异常,造成脊柱侧凸。先天性脊柱侧凸的脊柱椎体发育异常,表现为半椎体畸形、椎体分节不良、肋骨融合等情况,由于破坏了脊柱平衡,脊柱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展为侧凸。两者都会在青春发育期急剧发展。

早期较轻的特发性脊柱侧凸,通常可以通过运动训练得到矫正。小于20度的弹性侧凸不影响孩子的外观,家长没必要太过焦虑,只需要密切随访,定期每半年看一次医生就可以了。再严重一点但柔韧性还好的脊柱侧凸,可以通过佩戴支具矫正。而大约10%失去柔韧性的结构性脊柱侧凸,则需要进行手术矫正。

“与特发性脊柱侧凸不同,先天性脊柱侧凸需要即刻进行手术矫正。”黄东生教授表示,因为夏天是孩子的生长高峰,也是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快速进展期,特别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隔一两个月就变化很大,因此一旦发现就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此外,对于极重度的侧凸,有时候不得不先进行充分的头盆环重力牵引,增加脊柱的柔韧性和肺活量以后,才能手术矫正。黄东生教授表示,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脊柱侧凸,都有对应的治疗方法,家长们发现孩子脊柱畸形不必惊慌,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才是最重要的。

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骨外科 黄东生教授

(通讯员:张阳、刘昕晨、梁安靖)

专家简介

黄东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骨外科教授,中山大学三级教授,二级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际内固定学会AO脊柱培训中心主任,“第九届吴阶平医学研究奖既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获得者。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学分会第二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骨科学分会第七、八、九届脊柱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骨科学分会第七、八、九届创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脊柱损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脊柱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第二届脊柱外科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畸形学组委员。

主攻方向为:脊柱畸形的手术矫正及基础研究、颈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及原发性及转移性脊柱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擅长各种脊柱侧凸及后凸矫正术,1992年开始进行脊柱畸形的三维矫正,为国内最早开展脊柱侧弯三维矫正术的专家之一。1999年开始进行椎间盘镜技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国内最早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专家之一。

曾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医学院从事脊柱外科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已完成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基金多项,获省部级多项科研成果,其中“新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2005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新技术治疗脊柱侧弯的应用和推广”获199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获广东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脊柱侧凸预防与治疗的系列研究”获2002年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股骨颈骨折外科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201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专著《脊柱退变性疾病》,参编医学专著3本,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和国内外多家杂志编委及审稿专家,并在国内外主要杂志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杂志论文20多篇,影响因子10以上5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