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手术室,一个小生命经历多重波折,终于平安降临。中央型前置胎盘加胎盘植入、大出血,又遇上新冠疫情下的临床供血极度紧张,堪称命悬一线!所幸经妇产科与麻醉科、输血科、ICU、儿科等多个科室密切配合、奋力抢救,最终化险为夷,母子平安。
险情:中央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
早在去年12月,35岁孕妇王女士在怀孕26周开始两次突发大出血,由区医院紧急转入珠江医院妇产科。两次出血超都超过1000ml,诊断为中央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这无论对于孕妇,还是腹中胎儿,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
中央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到底有多凶险?珠江医院产科主任潘石蕾教授解释,前置胎盘就指胎盘没有长在正确的位置,而是附着于子宫下段,胎盘边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位。其中,胎盘完全或部分覆盖子宫颈内口被称为中央型前置胎盘,是前置胎盘最凶险的一种类型。
而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直接侵入到了子宫肌肉层。正常情况下,胎盘与子宫之间隔着一层子宫内膜,胎儿娩出后胎盘自动脱离子宫,但胎盘植入就像大树长了根一样,胎盘错综分散并深深地扎根在子宫肌壁内,产妇在分娩时就很可能导致大出血、休克、子宫切除,甚至死亡。王女士在孕期出现两次超1000ML的大出血,已经是十分凶险的征兆。
出于保护母亲生命的角度,潘石蕾教授团队建议王女士中止妊娠。但在孕妇及家属的强烈意愿下,进行了保胎治疗。1月中旬,王女士阴道流血明显减少,监测胎心良好,出院回家休养。
分娩:手术台上输血包空了十几袋
定期复查产检,小心翼翼保胎,不料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潘石蕾教授叮嘱王女士严格做好个人防护,除了必不可少的产检复查来医院,能在家进行的监测项目,尽量在家完成。并提醒她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胎儿总算顺利保到足月,经医护团队的反复劝导,在完善术前检查及多学科会诊后,孕37周的王女士于2月27日实施剖宫产。当日中午1点,宝宝平安娩出,评分满分。
然而紧接着,和术前预估的一样,惊险的一幕出现了——由于胎盘种植至子宫下段肌层及宫颈管内肌层,在剥离胎盘时,子宫切口大量出血。根据术前预案,潘石蕾教授团队立即给予输血、捆扎宫颈、球囊填塞止血、加强宫缩……经过一系列抢救,产妇终于转危为安,术中出血高达3000ML,而手术台上的输血包,空了十几袋。
“输血科顶着巨大的压力想尽各种办法,才和我们一起帮着产妇闯过‘鬼门关’”,潘石蕾教授表示,近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处关键时期,受疫情和假期等多种因素影响,无偿献血人数骤减,血液库存持续走低,临床血液供应十分紧张。为了救回产妇,输血科也堪称“大出血”。
演练:疑似新冠肺炎孕妇紧急剖宫产
疫情期间,孕产妇作为特殊群体,更是重点保护对象,珠江医院妇产科全体医护人员在科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医院号召,多环节、全方位布控减少交叉感染风险,以实际行动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为提升、检验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手术患者的综合处置能力,近日,在副院长吴汉森的带领下,珠江医院举行了由医务处、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妇产科、儿科、麻醉科、后勤服务公司等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应急演练。
演练模拟的是一名34岁怀孕39周的孕妇需紧急剖宫产手术,发热38.3度,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初步诊断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合并胎儿宫内窘迫。整场演练涉及新型冠状病毒特殊疫情下产科手术的围术期处理、新生儿紧急复苏,还涵盖了绿色通道的流程优化等。演练过程中,全体医务人员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流程顺畅,处置规范,彰显了在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尽职尽责、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
演练结束后,各参与部门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反思了不足之处,优化了应急预案,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保障。
(通讯员 伍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