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症又被称为惊恐障碍,是一种患者会反复多次出现显著的心悸,冒汗,颤抖的自主神经症状的急性焦虑障碍。该病以惊恐发作为特征,发病期间患者还会伴随着强烈的濒死感以及失控感,患者会极度害怕不幸的事情降临到自己身上而导致不良后果。惊恐症有着家族聚集性的特性,也可能与患者的童年经历中未解决的冲突有关。
一.遗传因素
通过科学研究发现惊恐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当中惊恐症的患病风险率分别达到30%和20%,而采取正常对照组进行实验的一级亲属当中的患病风险率则为2%和5%,由此可以得出一定程度上惊恐症有着家族聚集性的特性。
二.神经解剖因素
根据现象学模型,有科学家提供了惊恐障碍的神经解剖假说,该学说归纳了惊恐症的三个主要特征:
1.预期焦虑:人类愤怒,恐惧等基本情绪的中枢在脑部的边缘叶,通过动物进行试验可以观察到当边缘结构出现激惹性的病变,就会导致害怕恐惧和惊吓反应的产生。该部位的破坏性病变甚至会导致焦虑产生的下降。这些证据都证明了预期焦虑可能和边缘叶的功能被损害有关。
2.急性惊恐发作:该特征的发现是由于患者在病发时会出现显著的自主的神经症状爆发,而且某些能作用于脑干的药物可能也能促发患者神经症状的发作,例如乳酸钠等药物,所以被认为脑干可能和患者的急性惊恐发作有所相关。
3.恐怖性回避:恐怖性回避是一种人类的习得行为,这种习得性为和人类脑皮质的认知和意识活动有关。额叶皮质直达脑干的神经纤维可以帮助人体把习得性行为联系到人的前额皮质的认知活动,从而传递到脑干,对脑干上的神经核进行刺激从而引起惊恐发作。
三.心理因素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佛洛依德主张惊恐症是一种对于未知危险的反应,而这种危险有时可能只是象征性的,也可能是由于神经症的防御机制无法为患者所辨认,所以导致患者产生了异常或过多的不必要的恐惧。而且惊恐症的产生可能与患者的童年经历中未解决的冲突有关,由于成长后的经历导致了幼年时期冲突的重新显现而得到激发。
惊恐症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感到头晕气短,无法呼吸,难以集中等自主神经过度兴奋的症状;在反复惊恐发作后的间歇期由于担心发病而紧张不安,甚至出现自主神经活动亢进症状;患者发病期间会出现立即要求给予帮助或回避恐惧的情境环境或正常社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