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的诊断

浏览 11

太阳病,中医病证中的六经病之一,多由外感风寒所致。太阳病会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脖子僵痛,脉浮等。伤寒论中将太阳病分为经证和腑证二类,经病包括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腑病包括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

1.太阳病就是指疾病在身体的表面,并且属于阳病。在中医学中,太阳统摄营卫,主一身之大表,太阳为太阳、阳明、少阳三阳之首。所以太阳病以表症为主,太阳伤寒可出现寒邪侵袭肌肤和内脏表面的症状,可见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腰痛,脉浮紧。

2.太阳病如果合并里虚不足,比如阴阳两虚会出现心悸、心烦,还会出现气血不足,心力不继,脉结代,气短而促。

3. 太阳病内夹有水饮,则为太阳蓄水证。会有干呕,咳痰的现象,会出现无汗,发热,恶寒,喘咳,干呕。如果水气停留积聚于胸胁,会出现的症状有发热恶寒汗,头痛,心下及胁肋痞满且会出现疼痛,干呕和气短。

4.太阳蓄血证,瘀血不能下行,则会聚集于下焦,会出现发热甚至出血的表现,太阳蓄血的治法应该为泻热破结。

5.太阳温病,以发热、口渴、不出现畏寒为特点。

很多疾病在发展过程中都会表现为太阳病,要根据病因对症治疗。太阳病除了用中药治疗,还可以进行针灸,一般常用的穴位有:风府、大椎、身柱、少尚、肺腧、人中、太阳穴等。日常注意调理,保持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不要吃油腻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