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短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浏览 10

短肠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小肠吸收面积减少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原因是广泛的小肠切除和小肠的短路操作,导致肠道滞留减少,营养吸收减少,腹泻和营养紊乱。严重的病例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那么,短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什么?

常见的短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急性期

一般情况下,术后1~3个月出现大量腹泻,导致体液和电解质流失。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有生命危险,在2~3周内达到顶峰,每天排出2.5~5升粪便中的液体。除腹泻外,还有疲劳、少尿、脱水、电解质缺乏、酸碱失衡、低钙、低镁、抽搐等症状。

2、适应期

常延长数月至一年。这一时期腹泻明显减轻,水电解质失衡得到缓解。临床表现为营养不良、消瘦、低蛋白血症、重度水肿、夜盲症、周围神经炎、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倾向、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引起的贫血、骨软化等。稳定期:一般在术后1年左右达到稳定状态。

3、临床特点

(1)腹泻:食物含量通过时间缩短,继发于乳糖等碳水化合物吸收功能障碍。

(2)胃液分泌过多,消化性溃疡:它不仅引起严重的消化性溃疡,而且进一步损害短肠综合征的吸收功能,引起弥漫性粘膜。

(3)吸收弱: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弱,导致热证缺乏、体重减轻、疲劳。儿童可能发育缓慢。

(4)肾结石发生率增加。

(5)细菌性过生长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或放射性肠炎,在患者回肠滚落后可导致肠瘘、肠狭窄、空肠回肠短路和细菌过生长。空肠回肠短路后,盲肠内淤积的增加可能导致细菌过度生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