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中性粒细胞偏低症状表现有哪些

浏览 15

引起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的原因主要有粒细胞生成障碍、粒细胞破坏过多和粒细胞分布异常三大原因。最常见的就是粒细胞破坏过多,如药物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的药物有化疗药、青霉素、头孢类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其他原因还有脾功能亢进、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等等。

一、嗜中性粒细胞偏低原因

1、在临床上常见于以下情况,比如流感病毒感染、麻疹病毒感染、水痘病毒感染或者风疹病毒感染的时候,出现嗜中性粒细胞偏低的现象。当人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恶性肿瘤、严重感染,中性粒细胞也会出现偏低的现象。

2、嗜中性粒细胞偏低,也可见于血液系统疾病,比如粒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放射线、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或者抗甲状腺药物,比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或者抗糖尿病的药物,也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

二、嗜中性粒细胞偏低症状表现

1、轻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一般不出现特殊症状,感染的风险也不大。

2、中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109/L,可能出现乏力、头晕、食欲差等非特异性的症状。在不合并其他感染因素的情况下,感染的风险仅轻度增加。

3、重症中性粒细胞减少:又称为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感染风险极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和持续时间是导致感染发生的频率的重要因素。相比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的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数小时或数天内发生的急性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感染风险更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