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是骨骼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钙质的吸收能力日渐减弱,且钙质流失也会逐渐加重,因而老人多会出现骨质疏松,容易骨折。补钙自然而然成了老年人着重的课题之一,但大多数人在钙质补充上容易“误入歧途”,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钙质缺失,大量补充则能弥补缺损,但真的是这样吗?一味地大量补钙真的有用吗?
老年人骨质疏松,大量补钙有没有用?
99%的钙分布于人的骨骼中,剩余的1%主要存在于血液中。一般来说人的钙质含量发展趋势为:在35-40岁之前,骨钙质呈上升趋势,骨密度增加,到35-40岁达到峰值,而后骨钙会逐步流失,而后出现骨质疏松以及骨质疏松常见并发症-骨折。骨质疏松以及骨折的根源是缺钙,钙质的补充按理来说是正确的治疗方法。
的确,补钙固然重要,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关键点——科学补钙。适当的钙质补充对病症的缓解是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如果一味地盲目、大量补钙,不但不能填补流失钙质的空缺,反倒会引起身体一些不适表现出现,例如肾结石、心肌梗死等等。所以老年人骨质疏松,补钙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但前提是适量补钙,而非大量补钙。
除了盲目大量补钙这一误区,人们在补钙的其它地方还容易“踩雷”。
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只要摄取含钙食物或者含钙保健品,机体就能获取钙质,其实不然。摄取和吸收是两码事。吃进去了不代表身体就利用了,钙的吸收以及利用还取决于诸多因素,例如身体的代谢功能、体内的钙磷比例等等。
所以“补钙则有钙”的误区切勿有之。还有就是钙剂的选择上,要注意避免服用含磷钙剂,因为磷含量过多会加速体内钙质的流失,不利于钙质的吸收。为避免摄取钙质的流失,补钙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
钙是骨骼的重要组分,缺钙不单会引起骨质疏松,还会诱发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各类病症,因而补钙刻不容缓,但补钙切忌盲目补之,否则只会无功而返且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