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社会对于高考的年度文化评议。当高考开出第一份语文试卷,作文题就如同揭盅前的那粒骰子,成为众人瞩目的所在。媒体请来命题专家一一道来,逐字解析;网站请来名家大家,同题竞技,仿若场外的作文大赛;各种奇文妙句,也借由高考作文题的由头,成为一次社会创作能力的集体展示。在高考的社会意涵悄然淡化,个人实现的“独木桥”意义不断稀释的今天,对高考作文题的普遍关注,更像社会变迁遗留下的某种群体文化习惯,藉由它完成一次年度的温故知新。
高考作文题也是社会对于教育思想的年度检验。高考,作为中国应试教育体系的总阀门,自此以下的教育安排几乎都唯其马首是瞻。以高考作文一题,虽不能概括中学教育的全部真相,却无疑是教育界尤其是考试机构成果检验的一种理念展示,其对中学教育体系的理念索引功能,无不使全社会操心于此,又乐此不疲。因此,对高考作文题的关注,既有对于高考这一人生关口的感喟,又是对于整体教育模式的一种检视,从中见出变动中的社会,则更是以小见大、意味深长。
27年是恢复高考3年,有人曾将3年来的作文题一一罗列,试图找出其中的变化。1977年的作文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像这样的题目此后没有再出现过。除了转向以文体的多样性进行纯粹的写作考查之外,高考作文题更多选择以道德阐述、品格塑造、情感抒怀之类主题切入,一些题目重在考查想象力,也时有入选。待至今年,高题作文题更加多元化,也透露更加多样的文化信息。
以5月以来牵动人心的地震灾难为背景,今年全国卷1、陕西卷、北京卷小作文均以此为题,四川省命题作文《坚强》,更是认为与汶川地震有着直接的情感联系。江西卷作文则选取去年洞庭湖鼠患为背景,意在提炼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见高考为文,全凭凌空蹈虚的文字游戏已难胜出,对社会事务的关怀已入乎其中。当然所涉也非止于此,以18省市区作文题来看,开放多元的命题取向,即已显出百花齐放之势。
素质教育国内呼声已久,以竞争选拔性主导的高考门槛,造就了应试教育的“不朽”框架。社会对高考作文的关注,是否收到了其中改善的信号,恐怕难以论断。我们说文以载道,高考作文所载的,是青春学子涉世未深之道,而若说题以载道,载的却是教育选拔机构对于青年教育的评估之道,以及全社会对于教育理念的关切之道。于此而言,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虽然只是一根一划而过的教育指挥棒,却也是全社会为之挂怀的理念指示针。
(责任编辑:zxwq)